【写在前面】中国当代艺术的希望一定在更年轻的艺术家身上。虽然作品相对稚嫩,但他们的创作能够远离僵化,更加自由、更加贴近生活和时代发展。青年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支持青年艺术家,就是支持了中国艺术的当下和未来。
——张晓凌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金融是指市场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将资金从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稀缺方的经济活动。与之相对应,艺术金融就可以理解为艺术市场主体通过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目的是为了促进艺术市场更好地发展。然而,受一些原因影响,我国的艺术市场主体并没能很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相反,艺术市场主体现在普遍面临着难融资、难交易,以及投保难等一系列尴尬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破局?
当代中国,艺术与金融的结合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等在那个时候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于“艺术+金融”的尝试在我国刚刚起步,发展过于迅猛而监管跟不上,导致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以致政策收紧之后不断萎缩。不过,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问题的暴露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探索“艺术+金融”的道路。
从早期“艺术+金融”的实践来看,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以下几方面:
其一,艺术品难以确真。由于现在交易的艺术品大多数是以前留存下来的,原作者大多已经不在人世,无法辨别所交易的作品真伪,加上发达的现代科技,很多高仿的艺术品混入交易市场,导致艺术品投资人有购买到赝品的风险。除此之外,我国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艺术品的确真问题阻碍了艺术品的交易和流通。
其二,投资退出方式单一。现行的艺术品交易主要是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退出,因此,投资人想要获得回报必须以更高的拍卖价格卖出。久而久之,艺术品的拍卖价格就会越来越高,同时参与拍卖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供给大于需求,艺术品的价格下降,同时也造成了艺术品投资只能成为一小部分人的投资。
其三,过度炒作。曾经,一些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以及画廊等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对其持有的艺术品进行过度包装和炒作,或者在拍卖的时候用大量的资金来做高拍品的价格。更有一些机构用虚高价格的艺术品去做抵押贷款,实则将贷款的钱花在一些其他事情上面,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隐患。
其四,投资周期太短。相比于国外10年以上的艺术品投资期限,我国的艺术品投资期限普遍较短,甚至有的艺术品信托产品的信托期限不到2年。由此可见,投资者一边追求着高收益,一边又不肯等待,这样的投资很难不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既是艺术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障碍,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未来艺术金融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艺术与金融的结合并没有那么容易,艺术与金融的真正的结合还有很多路需要走,但是作为艺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参与方,我们对“艺术+金融”的道路充满信心。在探索艺术金融新路上,深圳文交所选择了当代艺术及其艺术家版权为突破口,以艺术金融产品方式推出系列支持计划,搭建连接艺术市场和金融行业的桥梁,连通艺术金融融资与投资需求,促成金融手段在艺术领域的充分、合理、有效使用。
近期,深圳文交所艺术金融中心将推出“中青年艺术家成长与创作合伙制支持计划”。该计划直击艺术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眼于艺术家长远发展,以中青年艺术家创作及其版权为切入点,以交易所平台为流转退出通道,整合一、二级市场资源,按照艺术市场规则来进行模式设计和制度设计,为具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融资,与画廊等艺术经纪机构共同为其艺术创作和作品推广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同时,也为广大艺术品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和更丰富的投资标的,并以“合伙制”的方式进行项目运作,凸显合伙人身份和权益。
从发现艺术、发现美,到发现艺术家、发现美的源头,我们期待更多“伯乐”能在深圳文交所这个平台寻找到中意的“千里马”,并分享乐趣和收益。
(【什么是什么】,来稿邮箱:2912772717@qq.com)
WONDERFUL REVIEW
☑ 艺金杂谈丨【什么是什么】投资青年艺术家
☑ 艺金杂谈丨【什么是什么】艺术金融背景下的画廊业
☑ 艺金杂谈丨【什么是什么】艺术品如何估价?
艺术金融业务是深圳文交所的主营业务。艺术金融业务以艺术品资产化为方向,以艺术品投资为指向,以艺术品资产的版权化、数字化、金融化为手段,通过艺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集登记、托管、信息发布、资产交易、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业务生态,通过艺术资产托管、艺术资产拍卖等交易平台应用场景,解决艺术资产流通瓶颈,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赋能文化艺术品产业。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