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贡献有目共睹。文化金融产品和机构方面,进入了文化金融的初步专业化时期;文化产业投融资形成了资本市场多元化;制度供给方面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文化金融政策体系。技术变革是这十年来很大的变化,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也就是金融科技应用于文化金融服务有了不错的开始。
但是2020年年初发生新冠疫情以来,文化和旅游行业受到很大冲击,文化金融工作也有重大的重心调整。现在需要分析新形势,完成紧要工作的同时着眼于中长期设计。
2020年以来增添更多变数,文化产业因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停滞的态势,文化金融发展也呈现新的态势。文化金融为文化产业的“重启”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尤其是在银行信贷领域。股权领域仍呈现下降趋势。
截止到2020年年末,21家主要银行和9家中小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达到16561.5亿元,这个比例占整体的贷款余额的比例不是很高,但纵向看发展非常快。整体上,2020年文化产业债券市场发行数量与去年持平,单次平均融资规模显著减小。2020年文化产业债券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文化产业数字化与互联网相关债券增多,传统文化娱乐行业相关大幅下降。
2020年,我国IPO上市文化企业数量及首发融资规模双双实现增长,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受疫情影响,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市场持续降温,共计发生融资事件74起,融资规模为1172.4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9.76%、1.17%。2020年,全国文化行业私募股权融资市场延续了往年整体下滑趋势,融资事件数量同比下降37.15%,融资总金额同比下降38.34%。
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文化金融政策措施,配套以财政、税收政策,以降成本、降费用等为主要内容,有力促进了文化企业的复工复产,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同时,很多政策也已经开始关注一些中长期目标,为文化产业的“十四五”开局之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北京、深圳、南京、宁波和成都是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城市,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都出台了相应的文化金融政策,各有特色,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金融都面临一些新的外部影响因素,也就是新形势。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都处在随时下跌下挫的境地,前几天我看又有甘肃省等很多地区的景区、文娱场所都关闭了。我们还需要做长期作战的准备,文化金融政策还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
第二,“逆全球化”与国际冲突。这个方面与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也有很大关系,不仅是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问题,还涉及到我国的文化政策的走向。现在很多国家的文化政策都开始趋向保守和封闭,不是好现象。
第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对文旅产业来说非常尴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我们发展时断时续,但文旅又肩负着刺激内需、刺激消费的重任。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中长期国家战略规划是我们考虑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与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关系。二是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三是金融市场改革与规范发展的战略。
根据这些形势,我国当前文化金融发展可能有些紧要的工作还要继续,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推动文化金融“四化”,即产品专属化、机构专营化、服务专业化、要素市场专门化。尤其是机构专营化,这点不突破,其他很难有进步。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要达成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要在专营化机构设立方面多做一点推动工作。要素市场也紧要,全国各地这么多文化产权交易所等着转型,找新出路。
二是重振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市场,夯实文化产业多层次融资体系。我们前面已经看到了,目前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市场的确比较“冷”,这不仅是疫情的问题,这个趋势从2018年就开始了。文化产业资本供给光靠银行是不行的,这与扩大直接融资市场的战略方向也相悖,难道是靠债券市场?那个市场对广大中小微文化企业来说不现实,也没前景。
三是以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和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为重点,构建文化金融基础设施。这是文化金融体系的两大支柱,北京提出要建立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这是个好的方向。需要利用现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重构基础设施。
三、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文化金融需要关注的新视野
所谓新视野,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有些在两三年前就提出了,只不过现在看起来更紧迫或更“应景”一些,因为这是当前背景下,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文化金融所需要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我们今年编制文化金融蓝皮书时重点关注的建议主题。
第一,区域金融改革的视野。区域性的文化金融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结合,与城市区域金融改革的结合是一个很重要的未来方向。建议结合区域金融改革,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发展。我国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主要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自贸区金融,并没有文化金融,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纳入。即便不等央行把它纳入,我们也希望推动在各地方把文化金融纳入到区域金融发展的规划中。
第二,数字文化经济视野。刚才讲到文化金融的两大支柱,这里要注意和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文化资产都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在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这个命题下,数字文化经济发展问题,以及文化数据资产问题。对文化金融来说,文化数据资产的问题更加重要。文化数据资产问题应该纳入文化企业、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政府决策部门的工作日程当中了,这是个基础性工作,因为文化数据资产治理和管理能够形成新型文化金融基础设施。
第三,文化企业的企业金融视野,或者说公司金融视野。以前都说希望金融机构多做一些事,但文化企业这方面的金融能力提升一直没有抓的很好,因为以往都感觉供给方是首要问题,要能拿出钱来,现在看,拿出钱来能不能接得住,会不会化也是个问题。况且很多文化企业根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钱。所以,未来几年文化企业的金融培训应该是很重要的内容,这个以往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和各地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都有所推进,但专业化程度还不够。
第四,文化金融法治化视野。我们有一大堆的文化金融政策了,属于公共政策的,但没有条例等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设计。我国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即将出台,其中有很多与文化金融相关的条款,这个是大好事,文化金融有了国家法律形式的内容。下一步以这个为契机,建议一方面推动文化金融法规体系,一方面推动文化金融政策过程科学化,保障充分和落地成效。
“十四五”期间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那就不能没有文化金融的支撑。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产业,不是单方面的支持,一定向一个共赢的局面发展才有可持续性。
顾问风采
WONDERFUL REVIEW
观点回顾
☑ 顾问观点丨金巍:积极创新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文化生产要素配置中关键作用
☑顾问观点丨金巍:文化金融、文创金融、文旅金融这些概念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