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针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国家文物局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
各省市积极响应,纷纷出台具体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非国有博物馆生存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关注全国文化产业政策与发展动态,整理了全国各地在助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工作上的各项政策举措,帮你迅速了解非国有博物馆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各地政策优待提气
2017年是非国有博物馆支持政策取得突破的一年,2017年7月,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出台,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部署等政策“组合拳”给非国有博物馆生存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吉林
近日,吉林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非国有博物馆在使用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作出了规定:“可以享受土地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利用历史建筑、近现代建筑、传统村落等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对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规定的非营利性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通过划拨方式供地。”
吉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锐说,这对于非国有博物馆来说可能是最实在的。近年来,吉林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也存在办馆理念滞后、社会功能发挥不佳、政策支持难以落地、运营困难等问题,限制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吉林省《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吉林省博物馆体系,激发非国有博物馆活力。
江西
《江西省文化厅关于推动我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非国有博物馆比照国有博物馆享受公益性事业单位土地、税收、规费等方面的优惠待遇,用电、用水、用气、供暖价格执行当地居民标准,帮助非国有博物馆降低运营成本。
“这些优惠政策我们很需要”,江西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李胜利表示。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正从老馆向新馆搬迁,新馆是老馆面积的20倍,但建设新馆过程中因为土地、财政等问题没少挨折腾。“因为成长的晚,我们需要更多的帮扶和指导,江西实施意见的出台给了我们依靠,但最终受益的是观众。”李胜利说。
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
结对帮扶暖心
福建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介绍,福建实施意见的亮点之一就是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开展“结对子”活动,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建立对口支援协作关系,“一对一”地持续帮扶非国有博物馆的业务活动和规范化管理。
“结对子”的国有博物馆,对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活动进行扶持。支持非国有博物馆专业人员到国有博物馆挂职、跟班学习、访学。成立博物馆专家库,建立“博物馆特派员”制度,定期选派专家到非国有博物馆指导业务工作等。
江苏
江苏的帮扶工作已列入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做到全覆盖。目前,全省共结帮扶对子29对,帮扶覆盖率达到46%。随着更多帮扶措施的落地,这些让非国有博物馆人的暖心之举也会越来越多。
人才培训助力
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人才缺乏是短板,如何加强人才培养,非国有博物馆正在探索。
新疆
“十二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国有博物馆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在自治区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已有6家,成为博物馆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非国有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纳入全疆文博人才培训体系,组织非国有博物馆参加国有博物馆的相关培训,各级文物主管部门还可因地制宜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式和机制。
天津
2017年,天津市文物局组织了天津市博物馆运营管理及文创开发培训班、博物馆社会教育培训班和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班,来自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的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人员约300人参加了培训。陕西先后免费举办了12期300余人次的非国有博物馆馆长、讲解员、保管员等培训班。
此外,山西、辽宁、江苏、浙江、广东、青海等也将非国有博物馆统一纳入文博人才培训范畴。培训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解读法规政策,交流博物馆运行管理、展览策划、藏品管理、博物馆教育新趋势等经验和做法,助力非国有博物馆能够健康发展。
资金补贴给力
为了解决非国有博物馆资金短缺的难题,全国各省(市、区)文物部门筹划出台了具体措施。
福建
福建省级财政将非国有博物馆年度经费300万元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用于奖励履行社会公共文化责任、免费或低票价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
江苏
2012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南通市等地相继出台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项目为考评依据,对发挥较好社会效益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资金补助。
例如南京市根据展览面积、藏品数量、免费开放天数、年参观人次等指标,采取因素分配法给予补助;更新陈列展览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按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临时展览按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的,按出版费用的10%给予补助;对晋升为国家三级以上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一次性奖励等。
安徽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设立了非国有博物馆扶持专项资金。对获得省、市级文化(体育)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给予10万-30万元奖励补贴。积极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加强馆藏研究、学术交流,对于有馆藏文物研究文献出版发行的,给予10万元奖励。对全年免费参观人数达3000人次以上的非国有博物馆,给予10万元的补贴。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上海
2011年起,上海就设立了“上海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扶持资金”,每年1000万元,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原创展览、社教活动、数字化项目、免费开放等各项核心业务活动进行资金扶持。2011年至今,资金扶持了本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美术馆共计380项精品项目,打造了一批带有示范性引领性、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品牌项目。引导和鼓励非国有博物馆通过探索“文教结合”“文旅结合”“文商结合”,创新文创发展模式,非国有博物馆自身造血能力不断增强。
吉林省明确提出企业或个人向非国有博物馆捐赠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天津、湖北、宁夏等地根据运行评估情况,对非国有博物馆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补贴与帮助。
创新方法,贴合实际促发展
辽宁
2017年12月12日,辽宁省文物局批复同意终止大连正大海参博物馆备案。据了解,大连正大海参博物馆于2013年11月25日在大连市民政局办理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并对外开放,按照《博物馆管理办法》参加每年博物馆年检。因为特殊原因,2017年5月15日该馆召开理事会,通过注销退出决议。作为对非国有博物馆退出机制的尝试,辽宁省走在了前列。
全国各地在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方面均采取了不少落实举措:
天津、福建将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湖北发挥全省文创联盟作用,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开展文创开发;
上海建立孵化机制,将已经提出备案申请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场馆列入孵化库,给予业务指导,待条件符合后进行备案。
山东将非国有博物馆划分为A、B类,实施分类管理和扶持政策;
天津、辽宁、上海、四川指导非国有博物馆建立完善博物馆理事会制度;
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督导新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开展法人财产权确权;
天津对获得奖励补贴资金的非国有博物馆加强财务审计和评估审查,督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上海、重庆将免费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纳入总体考核范围,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绩效奖励;
江苏、浙江将非国有博物馆运行情况纳入《博物馆条例》贯彻实施检查工作内容;
青海率先启动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建档备案;
山东、河南结合博物馆开放服务专项排查工作,对非国有博物馆开放服务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近年来,通过规范准入管理、实施对口帮扶、开展运行评估、加强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针对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扶持”与“规范”并重,从加快现代博物馆制度建设、提高办馆质量、完善扶持政策等三个方面,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推动解决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问题,形成全社会共促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让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