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册耀中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展期:2023.11.17-2024.3.10
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1-4号展厅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大古文献的出土或发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和学术史上的一次盛宴。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和清内阁大库档案学,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四大显学”。王国维、罗振玉等学术巨擘筚路蓝缕,揭开了“四大显学”研究的序幕,后来的无数学者苦心孤诣,踵事增华。他们通过研究这些新文献,重新诠释和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不仅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更让中国学术界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使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回首百年,当初大量珍贵文献流失海外,如今国家倾力保护,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带您一同开启中国学术发现之旅,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

美的造化——徐悲鸿艺术展
展期:2023.8.22-2023.12.12(展期延长)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3层
本次展览精选徐悲鸿的80余件真迹,包含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书法等各类创作风格,呈现大型经典作品《群奔》《负伤之狮》《新生命活跃起来》《奔马》《松鹤四条屏》等。为观众带来一次全面的徐悲鸿先生艺术作品展示,展览将呈现先生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基本涵盖了徐悲鸿所有的创作风格,让观众能一次了解多种风格的徐悲鸿。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
展期:2023.9.29-12.17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层综合展厅、A1展厅、B1展厅
在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的展厅中,MAD将展出52个建筑与艺术项目,共79个模型,力求将每个项目清晰透彻地立体展现,让市民靠近及了解“建筑是什么”“设计是什么”。同时,MAD的项目挑战了众多技术与建造瓶颈,展出的近千件展品将逐一披露项目推进的大量过程和做法,期待与行业同仁共同讨论“技术进步反哺想象力和创作方法论”的愿景。现场也将展示由近百位MAD建筑师向市民观众提出的问题,希望激发大家对身边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思考和讨论。

蔡赟骅:万象与留白
展期:2023.11.7-2024.1.1
地点: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A3展厅
展览名为“万象与留白”,万象是蔡赟骅作品中无限的缤纷和繁复,而留白则反映其创作信念中的深邃与包容。蔡赟骅的作品看似描绘了一个个梦境或另一种现实,但他作品的核心映射并强调了我们身处现实的特性。当艺术拒绝经验世界时,它不是一种逃避,而是艺术在认可现实世界的首要性。本次展览中呈现的四十余件囊括艺术家创作生涯的作品,蕴含着其对生命,哲学,禅宗和自然的丰富感受。

《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画展
展期:2023.11.28-2024.2.28
地点:南山博物馆一层一号专题展厅
此次展览包括了安东尼·凡·戴克、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布歇、让-弗朗索瓦·米勒、马格利特、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众多艺术大师的原作。展品涵盖了浪漫主义、巴洛克、洛可可、超现实主义等不同时期的风格,跨越了百年的艺术历史。让观众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画家笔下的艺术作品,感受各个时代的艺术面貌和精神。

好梦无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
展期:2023.11.7-2023.12.23
地点:深圳美术馆四层14、15、16、17号展厅
展览展现了齐白石作为一代绘画大师兼容并蓄、革故鼎新的绘画成就,展现了他从书斋文献到艺术生活的新文化创作理念,展示出他在传统文人题材和技法方面的拓展。此次展览展示了160件/套齐白石经典作品及文献,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大展将作为中国20世纪艺术大师系列在深圳美术馆的落地的首个项目,为深圳观众带来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

印象新生——法国诺曼底油画写生与影像展
展期:2023.11.7-2024.1.14
地点:深圳美术馆三层8、9号展厅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120件,其中油画78件,水彩2件,摄影40件。作品以诺曼底风景题材为主,并涵盖肖像、静物等多类主题。作品中既有库尔贝、柯罗、莫奈等耳熟能详的西方艺术大师真迹,又有不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却饱含情感力量并在欧洲艺术发展中青史留名的精美作品。
本展览在19-20世纪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探讨绘画与自然、与摄影以及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力图向观众呈现艺术与时代的紧密关联,讲述一段在诺曼底发生的欧洲现代风景画诞生与演变的故事。

互生景观——艺术科技展法国奥普莱奖深圳首展
展期:2023.11.7-2024.1.14
地点:深圳美术馆一层1、2号展厅
深圳市是以高科技引领全国、享誉世界的城市。“艺术+科技”是深圳美术馆发展的支点,深圳当仁不让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像世界展示艺术与科技紧密交叉融合的高地。将“艺术+科技”纳入更深远的战略高度来推动深圳文化艺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与深圳市的文化软实力。法国奥普莱奖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科技奖项,该奖项涵盖了全球最顶尖艺术家的艺术科技作品。奥普莱奖对于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已经比肩威尼斯双年展在现当代艺术领域的影响力。此次奥普莱奖正式落户深圳,在为深圳秉持艺术科技的理念,在美术领域打造艺术科技的新高地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展期:2023.11.7-2024.1.14
地点:深圳美术馆二层4、5、6、7号展厅
艺术家盐田千春女士以其行为艺术和装置作品闻名于国际当代艺术界。她长期思考“缺席中的在场”(或“不存在中的存在”“无中之有”)、万物之间的隐形关联、记忆、存在等命题。展览“颤动的灵魂”将呈现她极富个人特色的作品——用红纱线(或黑线)编织成的贯穿整个空间的大型装置——也将展示图片档案、视频资料以及绘画、雕塑等作品,带观众回顾她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创作历程。

植物智能——物种新论
展期:2023.11.24-2023.12.22
地点: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一楼A厅B厅
展览的馆藏单元所展示的三件作品所涉及的主题——梅、荷与夏虫,均与“植物”有关,作品呈现的形式却使用了噪音算法、声音艺术、水墨动画等与“智能”技术相关的手法。其中包含了关山月先生的经典主题“梅花”转为沉浸式艺术的全新视听版本、艺术家陈湘波的“残荷”水墨原作结合噪音算法所做的《新秋·晓风》,以及青年艺术家汤柏华屡获殊荣的影像作品《夏虫国》——由《庄子》文本所阐发的夏虫国人寻冰之旅,在此次展示了全新的影像版本和数件泥板手稿。

引力场:第五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地缘诗集
展期:2023.11.18-2023.12.14
地点:大芬美术馆二层2/3/4展厅
第五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共邀请了约50位中国艺术家及艺术组织,带来90余件作品,作品涵盖装置、影像、绘画等多种形式。展出作品借由媒介及隐喻的延展性,对自然与社会地景进行“定位”“体认”,在实践者与地表及其形态的协作或互动间,人作为主体,能动性在行为过程中加以释放;而在客体的“物”“像”转化中,栖于视觉形态之下的情感或想象逐渐显现。

开屏行动数字艺术大展
展期:2023.11.21-2024.1.7
地点:深圳市龙岗区大芬美术馆5/6/7/8号展厅
展览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团体和设计团队,以影像、交互装置、生物艺术、智能可穿戴、机械装置、人工智能艺术、混合媒介和沉浸式空间等作品类型,展现他们作为“超级链接者”的洞见,共同构筑未来生活图景,并通过多感官、参与式、情境化的混合场域叙事,在日渐分割、二元、孤立的信息岛屿中,将观众键入进一场在生命、科技、文化之间错综交叠的“超链”体验。

《多维体》Rhizomatiks中国首展
展期:2023.12.10-2024.4.7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L1主展馆
作为Rhizomatiks首次来到中国的大型个展,本次展览呈现融合虚拟与现实体验的作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Rhizomatiks的创作与现实相连,使展览成为一件与世界变化实时共鸣的“实验室”。展览从作品“Rhizome”启幕,通过视频投影他们的标志,以根茎的形式象征着展览的主要视觉元素,作为展览的序幕。这项作品使用Rhizomatiks积累的15年源代码数据生成了视频,映射了Rhizomatiks的多元活动。他们作为一个分散式的集体,追求富有创新的表达形式,类似于根茎一样自由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中,不断生成新的分支。

《步天歌》星河角落×《中国国家天文》科学艺术展
展期:2023.12.02-2024.03.21
地点:中国华润大厦艺术中心美术馆
“星河角落nookland”是基于艺术家、科学家、天文爱好者等对于宇宙探索而诞生的“角落”。这里的一切故事都来自宇宙各角落的星体和地球各角落的人类。它以人文视角回应天文科学,探寻人与宇宙的关系,打破科学与艺术的边界,启发人们思考自身存在和宇宙之间的深层关联。

《穿越时空的爱丽丝》数字艺术大展
展期:2023.9.29-12.28
地点:深圳欢乐海岸OCT创意展览中心,南山区沙河街道白石路与海园二路交汇处(欢乐海岸内)
2023深圳新潮艺述周主单元数字艺术大展——《穿越时空的爱丽丝》以大英图书馆馆藏160年来经久不衰的童话《爱丽丝梦游奇境》(英文: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为灵感源泉,依据“StoryDrivesDesign(故事驱动设计)”的新潮策展思路,为您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数字艺术赋予爱丽丝的全新数字形象,也将打开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为深圳注入更多艺术活力。

深圳创意十二月活动——“向南方—2023年大湾艺术家支持计划”(第一回展)
展期:2023.11.15-2023.12.20
地点:大湾艺术空间,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5008号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一楼展厅
作为深圳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之一,“向南方—2023年大湾艺术家支持计划”(第一回展)于2023年11月15日盛大启幕。“大湾艺术家支持计划”计划常年向具有文化视野的创作者、原创实践者、设计探索者以及文化价值的坚守者公开征集艺术作品及群展方案。大湾艺术空间将为创作者们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推动创新共享的多项支持与发展条件,积极推动优质艺术方案落地与实现。本次展览邀请居住或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20位艺术家参展,聚焦探讨与“南方”概念相关的文化议题,直面城市生活中复杂多变的诸多现象,呈现关于南方活力涌动之中对本地文化变迁的观察与思考,探索数字科技迭代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影响,启发对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和认知。

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
展期:2023.9.26-2024.1.7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依托151组222件(套)展品,涵盖建筑构件、造像碑、彩塑、纸质文献、拓片、档案多个类别,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运用,再现了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壮阔,全力打造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

天下有情人——《西厢记》文化展
展期:2023.10.25-2024.2.25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展厅一、二
本次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国内13家文博单位的文物精品,全方位展示《西厢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
展期:2023.8.22-2023.12.10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陈列楼北二楼临展厅
在广州考古70年、南越文王墓发现及发掘40周年之际,南越王博物院推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系列展览”系列之“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旨在展示与纪念一代代考古人及文博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华夏文化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琉璃·尘世——方向作品展
展期:2023.11.14-2023.12.3
地点:广东美术馆1、2、3、4号厅
展览将集中展现方向在近几年的创作,见证了他个人艺术风格的转变及对于艺术道路的持续探索。展览将分为北京系列、城市系列、山水系列及写生点景等,充分展现了艺术家自如游走在“都市水墨”与“人间山水”之间,用笔墨描绘出了一个充满变化和生机的尘世,喧嚣的都市与宁静的山野相得益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方向对家乡和故土情感深沉而真挚地书写,以及他对于中国传统水墨的新主张及新探索。

山川·重构——林顺文作品展
展期:2023.11.15-2023.12.2
地点:广东美术馆5/6号展厅
林顺文曾师从多位岭南画派名家,在钻研传统笔墨的过程中保有求思创新之精神,转向探索笔墨与色彩结合的可能性。2012年,他跟随中央美院教授蒋采苹学习重彩画,多年来坚持以临摹、写生、学术交流等方式钻研重彩卷轴画及洞窟壁画,逐步完善对重彩技法、画材及色彩语言的研究。林顺文以此为基础开展重彩画的当代转换实践,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融入个人独特的观察与感受。画作常运用珍贵的矿物质颜料,主色调与多重色彩相互配合,特色为“满”,块面却处理精巧,如他所追求的“乱中有法、乱中有趣”之技法,传递出艺术家热烈的艺术触感与创作情怀。

空间·无界——秦立运舞台设计作品展
展期:2023.11.14-2023.12.2
地点:广东美术馆10/11/12号展厅
秦立运,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任广东歌舞剧院舞美设计师,从此便扎根广东30余年。期间,秦立运与国内众多知名艺术院团都有深入合作,推出了舞剧《风雨红棉》《沙湾往事》《永不消逝的电波》《白蛇传》、话剧《红帆》《柳青》《麻醉师》《路遥》等口碑佳作;他不断探索以“流动的景”、多变的空间、多种形式的表达以及结合当下的审美为创作理念,10年前就在国内舞台上首次大胆实践全程数控装置,为观众提供变革式的观演体验。从业以来,秦立运舞台设计作品超百部,涵盖了舞剧、话剧、音乐剧、歌剧、杂技剧、戏曲等。本次展览将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图文、设计手稿、视频以及舞台装置、模型、实物,多角度地梳理和呈现秦立运在舞台设计领域的成就及创作理念,让更多的人在剧场之外近距离感受舞台设计的魅力。

熟知非真知——日常视野中的观看
展期:2023.11.15-2023.12.2
地点:广东美术馆8、9号厅
展览聚焦于近十年来艺术家日常主题创作中的三个切面,即“观物”“观景”“观时”三个不同的观看视角,并分别以“常形与常理”“再现与虚构”“重复与差异”作为创作线索来呈现艺术家根植于个体经验和生活细节之下的日常觉知。展览希望引导观众用非日常的视角来看待日常,提供一种挑战既成观念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日常作为意义的生成机制,从而超越熟知,跳脱出日常范式的惯有逻辑。在构建新的观看方式的同时,为研究日常叙事的观念线索、语言逻辑、呈现特点等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实证材料。

展期:2023.11.14-2023.12.3
地点:广东美术馆7号厅
展览以“在柏拉图的光照下”为题是借用了法国联合电台出品的一档早间哲学节目,主持人每期会邀请一位公众人物,并向他/她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此次展览中,贾淳其中一件作品《即兴曲》就选用了于2023年8月16日星期三这天被提出的问题:“明智是否能让人幸福?”,或者可以翻译为“清醒的人会幸福吗?”而这个问题似乎也是对照到了柏拉图的洞穴寓言(AllegoryoftheCave)中的部分含义,即长期呆在黑暗的洞穴中的人在面对强烈的阳光一瞬间会感到睁不开眼,然后慢慢适应事物的光影,最后慢慢接近事物本身,但人是否会因此感到幸福和感激。此次展览展出了贾淳多种题材的作品,作品间的联系看似松散,却似乎在不断演示一个不断探求的过程,成为他哲学思考的一部分。作品涵盖了中国武术的现代化传承、对于哲学问题的个人理解、再到抽象的装置作品和摄影写生的互文,贾淳通过文字与图像拼贴、叠影、重复等的手法,展示了柏拉图洞穴寓言中对于事物的不断清晰的过程,又是他自我表达的不断尝试。

展期:2023.11.14-2023.12.24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伴随新中国美术高等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大学美术馆及其所珍藏的艺术作品日益成为学院教学、学术研究、美术鉴赏和社会美育共享的重要文化资源。2023年,值此建校70周年之际,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艺越70年——广州美术学院典藏特展”,特别向业界及公众展示学校在漫长岁月中系统收藏及保存的美术创作与教育成果。这些星光熠熠的藏品不但回溯了近百年华南区域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史的脉络和线索,最重要的是,还呈现了广美与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风格鲜明的时代之音。

展期:2023.9.29-2024.1.3
地点:观几艺术博物馆(正佳广场6楼)
“爱的多重奏·毕加索真迹展”通过70余件画作、邮票等种类丰富的展品,回顾了这位西班牙国宝级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在众多展品中,油画真迹《斗牛场》、《朵拉·玛尔》、《举着胳膊的裸体女人》均是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与观众见面。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毕加索画作风格变化的历程,了解其背后的心路变化,与大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交流。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展期:2023.11.22-2024.4.11
地点:香港西九文化区香港故宫博物馆9号展厅
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合办,是香港首度举行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绘画艺术珍藏展览。展览横跨400多年西方艺术历史长河,将展出由50位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巨匠所创作的52件世界顶尖艺术杰作。展品创作时期从15世纪至20世纪初,出自多位备受推崇的大师笔下,这些绘画巨匠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哥雅、泰纳、康斯塔伯、莫奈和梵高。展出的经典名作涵盖文艺复兴、印象派、后印象派时期等多个艺术史上重要的转捩点。

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
展期:2023.9.27-2024.1.8
地点:香港西九文化区香港故宫博物馆8号展厅
本展聚焦四川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的发掘揭示了长江上游尤其是成都平原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展览将呈现120件距今2600–4500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其中近半数为2020–2022年三星堆的最新发掘成果,也是此批文物首次在四川之外的展出。

提香与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
展期:2023.11.3-2024.2.28
地点: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香港艺术馆2楼专题厅
此展览展出世界知名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包括提香及威尼斯艺术大师如乔尔乔内、丁托列托及委罗内塞等的经典作品,精选展品包括提香的《花神》和《维纳斯、邱比特、小狗与鹧鸪》、乔尔乔内的《梅瑟(摩西)的考验》、丁托列托的《维纳斯、邱比特与伏尔甘》及委罗内塞的《基督受洗》等。全部50幅作品均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多幅更是从未在意大利境外展出。

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
展期:2023.9.8-2023.12.17
地点: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香港艺术馆3楼中国文物厅
中国是最早发明蚕丝织造的国家,早于秦汉两代,中国丝绸通过陆路和海路向海外传播,一直被视为最珍贵的出口商品之一。到了明清时期,东西航路开通,丝绸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经由昔日大湾区运销到世界各地。是次展览精选三地博物馆共108组藏品,呈现明清两代大湾区风貌和丝绸生产工艺,以及诉说三地如何透过丝绸外销交织出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

好物有型——香港艺术馆藏精品展
展期:2023.6.30起,结束时间未定。
地点: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香港艺术馆1楼别馆(上)
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个性都是独特的,艺术品亦然。是次展览从香港艺术馆四大馆藏中精选近一百件好物,并且归纳出四大气质类型,呈现由不同性格特质构成的多元艺术面貌。诚邀你在参观展览前先进行气质测试,了解自己属于那种型格和气质,再进入我们为你精心设计的四大展区,寻找和你的气质相匹配的专属藏品。

情书——跨越虚白时空的不朽情怀(第二期)
展期:2023.8.25-2023.12.27
地点: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香港艺术馆2楼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
情,是艺术家的灵感泉源。爱情、亲情、师生情、友情、民族情……为艺术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创作元素。中国历代艺术家常常寄情于书画诗文之中,他们的作品仿若一封又一封亲暱呢喃的情书,承载着无限的情思。展览以情书为引子,展出29组精选虚白斋藏品,带领观众发掘蕴藏在书画中含蓄细腻的深情。

皇帝碑刻・当代启迪
展期:2023.9.22-2023.12.30
地点:香港薄扶林般咸道90号,港大美术博物馆冯平山楼1楼及2楼
此次展览以别出心裁的方式,首次将文字墨迹及其拓片与一系列古代和当代艺术并置。本展览旨在创造一深度与趣味并重的体验,以强调书写文字的永恒价值,以及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创作发展。中国汉字作为传统价值观、文化现象和个人表达的象征,更启发了本展览对汉字的当代和创新应用。此外,本展览的作品对不同的艺术媒介也予以其独特性,当中包括紫色布本书法、陶瓷上的书法墨迹,以及当代艺术装置等,而所有作品都承载着文字墨迹深厚的意义。

更衣记:香港电影旗袍戏服秀展览
展期:2023.11.3-2024.5.5
地点: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0号,香港电影资料馆展览厅
旗袍(又称长衫)是中国文化的时尚标志,二十世纪中叶在香港大盛,女星纷纷在电影中展现当时流行风尚,同时呈现绰约美态。东方韵致历久不衰,长衫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电影再现旗袍之美。「更衣记―香港电影旗袍戏服秀」展览为香港流行文化节2023节目之一,延续2017年「穿‧越‧时代:旗袍篇」,将展出多套横跨不同时代的旗袍戏服,重现昔日的人文风景,经典女星如李丽华、夏梦、张曼玉、林青霞等穿着过的旗袍。展览会展出三十多套电影戏服,亦会展示相关电影片段及口述历史访问,让参观者对旗袍戏服有更深入的了解。

丹青传情:陆昌百年诞辰回顾展
展期:2023.11.25-2024.4.7
地点: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澳门艺术博物馆三楼
澳门已故着名画家陆昌(1923-2006)对澳门画坛贡献良多,其家属慷慨捐赠大批遗作予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为纪念其百年诞辰,在此际举办“丹青传情——陆昌百年诞辰回顾展”。展览共有五个单元:(一)祖国情怀、(二)澳门风情、(三)人物风貌、(四)速写心迹、(五)艺友佳作。精选陆昌画作100件套,还有首次露面的各地写生素描及友人佳作,共计150件套,包括油画、水彩、国画、素描、手稿和文献,完整展现了陆昌一生的艺术轨迹和成就。

康迪达·赫弗:宏空之境
展期:2023.12.6-2024.3.3
地点:澳门新口岸冼星海大马路,澳门艺术博物馆一楼
“宏空之境”展出的作品是从赫弗过去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挑选出来的,题材丰富,透过“走道”、“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世界观”和“最新作品”六个单元呈现出来。展览精心设计,每个主题在其独立的单元中自成一体,引领观众进入一场富节奏、循序渐进的深入思考的体验。
注:展览海报及现场图片 版权归艺术家及艺术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