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村民居
资产代码:GJA110019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良仓汪氏官厅
资产代码:GJA110020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梅林九房古民居
资产代码:GJA110059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睦乐官厅
资产代码:GJA110060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马文车故居
资产代码:GJA110038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杜云松故居
资产代码:GJA110064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望湖楼
资产代码:GJA110053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得月楼
资产代码:GJA110033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翰林第
资产代码:GJA110078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江南茶楼
资产代码:GJA110035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进士府
资产代码:GJA110036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江南会馆
资产代码:GJA110047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冯康府
资产代码:GJA110044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桂花苑
资产代码:GJA110045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江西金溪大夫第
资产代码:GJA110109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南贵坊”双创区
资产代码:GJD210007
卖家自报价(元):面议

翰林轩
资产代码:GJA110001
卖家自报价(元):39750000元

中国明代紫云八角古亭
资产代码:GJA110002
卖家自报价(元):911900元

豫顺堂(父子进士府邸)
资产代码:GJE100003
卖家自报价(元):2800000元
里村民居
里村民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座落在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里村,屋主董文贵,是一位本地乡绅,宅心仁厚,乐于助人,经常帮助乡邻甚得好评,此古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二进二天井三天间,室内多有木雕,工艺精美,寓意深远。
良仓汪氏官厅
良仓汪氏官厅占地面积1600米,始䢖于清晚期,座落在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镇,屋主汪道诚,汪道诚(1783—1865年)+字勉旃,号砺轩,江西省乐平市乐港里汪人。汪道诚自幼苦练骑射,有“射无不中”之功。嘉庆十二年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福建诏安营游击、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在云南任职期间,边寨土司勾结境外少数民族头人叛变,击杀官兵,骚扰边境安宁。汪道诚率精锐进剿,生擒大部叛变头首。汪道诚在云南六年,组织士兵屯田,积余了大批粮食和物资,凡军中士卒遇婚丧事,从中可以领取丰厚的经费,士卒皆感其德。汪道诚年七十退役,随子茹鉴寓居福州。同治四年病逝于闽寓。此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气势恢宏,高大雄壮,柱粗梁大,室内有很多精美木雕,工艺精美,为后人留下一个艺术宝库。
梅林九房古民居
东岗古民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90平方米,座落在江西省乐平市双田镇横路村,屋主叶永贤是一位需商,叶永贤为人和蔼,经常帮助乡邻,甚得乡邻称赞,此古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深16米宽12米,二进二天井三开间,结构巧妙,布局恰当,堂内布有雕刻,每幅雕刻工艺精美寓意深远。
睦乐官厅
睦乐古民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座落在江西省乐平市临港镇睦乐村,屋主夏廷汉是一位儒商,夏廷汉为人和蔼,经常帮助乡邻,甚得乡邻称赞,此古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深24米宽14米,二进二天井三开间,结构巧妙,布局恰当,堂内布有雕刻,每幅雕刻工艺精美寓意深刻。
马文车故居
马文车(1890~1961),号心竹,爱国进步民主人士,曾长期担任将石的秘书工作。 1911年,毕业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理化科。1913年赴上海参加孙中山发动的倒袁
杜云松故居
杜云松(1887—1960年),浙江省东阳县(现为东阳市)人,能画善雕,技法全面,无论是浮雕还是深雕,无一不精。他的木雕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样样在行,技艺如此全面的木雕艺人在东阳并不多见,故有
望湖楼
都昌西汉时名枭阳,自唐武德五年置县都昌,距今已有1370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南山曾写下“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的诗句。著名南宋爱国丞相江万里系都昌人,故乡至今还保存着有关他的文物古迹。都昌面对庐山,境内有南山、老爷庙等风景点。 清代都昌鄱阳湖边一文人,他喜爱吟诗作画、游山玩水、云游天下、结交全国各地文人和贤德人士。他于清咸丰八年(1858)在家乡建造了一栋带书院式的客栈,命名为《望湖楼》。房屋内空46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近600平方,拥有两口造型独特而又别致的天井,长达三年之久时间的打造,高薪聘请名师巧匠,精雕细刻和百倍的努力,选用上等的优质木材,+它的雕刻艺术更是栩栩如生,房屋设计及安排各个部位搭配都恰到好处,+拥用十多间住房,5对过弄,使整栋房子的通风排湿一目了然,完美了整栋房子的良好采光,前门面八字门楼布局,更展现了整栋房子的美观大方。 房屋建成后,它主要供来都昌境内的文人雅士集聚之所,他们在此畅所欲言、舞文弄墨、吟诗作对,观赏浩瀚美丽的鄱阳湖景色。故,被称为《望湖楼》,《望湖楼》也就由此而得名。
得月楼
得月楼建于光绪三十四年,传说一吴姓财主,55岁时喜得一千金,他这个女儿年芳二八(即16岁)就嫁到一刘姓人家。她生性聪明伶俐,眉清目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现就要远嫁他乡,实在有点不舍,于是就在她婆家建了一栋阁楼作为陪嫁嫁妆,现一直由刘氏家族看管, 该屋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为二层砖木阁楼式结构设计建造,房子设计布局合理、适宜,做工精湛,选材讲究,外楼梯四周为雕花楼廊,房顶上留有二个天窗,利于通风采光,造型精致,风格典雅。四周缭以曲栏,中间大楼两层,甚实壮观,此楼左右有接待室,阅览室多间,亦甚雅洁。屋内房间设计特别适合琴棋、书画、刺绣、品茶、聊天等等,是茶馆、酒店及旅游景点的首选建筑物。
翰林第
翰林第始建于清代嘉庆十四年,即公元1809年。建筑面积达450余平方米。 江西鄱阳湖边的刘家村刘子钎于清代嘉庆年间在朝为官,由+于他才华横溢、政绩卓著,为官清廉,身受皇恩,官至翰林学士之职。 刘子钎晚年荣归故地,朝廷督之地方为之造宅。岁月沧桑,几经修善,清代官宅风格原貌未变,彰显了刘公之伟绩,传承了历史之文化。 《翰林第》建筑风味别具一格,名师巧匠的精心设计和打造,+精雕细刻,使整个房子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我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此宅根于地理人和之势,通于八卦之理,彩于中和之气,+延续匠心之作,尽耗几载时光,建造雄阔之府,冬暖夏凉,舒适+美观,适于繁荣昌盛。
江南茶楼
江南茶楼系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举人余有建成。+余玲祖籍江西都昌南宋著名爱国丞相余万里胞弟余万顷(南+宋尚书),余布于乾隆三年通过“乡试”中举,后经“大桃”+入仕途,曾在云南一县任县丞,乾隆十一年辞官返乡。退隐+后即搜罗良材名匠,筹建此屋,历时两年建成。江南茶楼风水极佳、贤能辈出(翰林院侍讲1名、奉政大夫1名、国立+清华大学学士1名)余玲后裔全部迁居外地,江南茶楼因无+人居住,难以维护。 此屋属于厅井式建筑中的徽派建筑,建筑面积达贰百多+平方米。整屋建筑结构富有艺术表现力,尤其在装饰艺术方+面更为突岀,它表现在小木作、栏杆、内檐装修、雕刻、塑+壁等各方面。门窗快格图案繁杂,多为套叠式,雕刻精美,+工艺精湛。室内砖、木、石雕应用亦十分广泛,既充分表现出工匠的巧思异想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美感,又是富裕人家表现财力的一种象征。整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进士府
进士府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大明朝中后期,范公才华横溢政绩卓著,身受皇恩官至极品,位居大夫之职,明朝时有刑不上大夫之法,足以见证范公之官威。 范公晚年归故督之造宅,岁月仓桑,几经修善,民代官宅风格原貌未变,彰显了范公之伟绩,传承了历史之文化。 《进士府》砖木抬梁混合结构,前后厅两侧为虎爪桐,总建筑面积约二百一十平方米左右,有二个大厅,一个天井,+建筑风味别具一格,名师巧匠的精心设计;精心雕刻使整个房子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我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因时期太长加之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红卫兵的破坏,一些木雕都得加以修复,才恢复了它原来的面目。
江南会馆
江南会馆(尚书第))系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一冯姓举人建成。该举人名冯衍,字道杉,号笺冈,祖籍江西都昌。冯衍干乾隆三年(1738年)通过
冯康府
《冯康府》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9>,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只是一曲绝唱,一曲我国古代纯木结构的精华,它就是江西都昌县鄱阳湖边上的<冯康府+>。(冯∶为姓氏,康∶吉祥、健康、兴起、兴盛)一立就是+317+年之久。,《冯马康府》是三百多年前一位无名工匠创造的一栋技艺高超的纯木结构建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惊世骇俗不亚于其他的楼阁,它的雕刻艺术栩栩如生,并非过誉。尽管它的主柱承担着全部重量,但狂风撼不动它,暴雨打不散它,雷电击不碎它,地震摇不倒它,火灾躲避着它,虫蚁敬畏这它,家人们更是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它。《冯马康府》经过多次的灾难,它都没有倒塌,一是+1954+年一次特大洪水淹没,再之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期间,很多雕刻都被损坏,但它的整体结构保存完好,其次又是一起特大共水将它淹没(1998年),这一次损失惨重,外墙部分受损、雕刻的艺术品部分失窃,还有先祖门对《冯康府》经过的部分灾情不详,由于时代变迁、改革开放,《冯康府》的后裔们将它在+2011+年修复完善,现由于后裔子孙们都相继落户于各大城市,经商议决定将《冯康府》转让给合适的文化景点或商家。主人公冯隆安当时是一名景德镇瓷艺艺术家,当时他有一位结拜兄弟冯隆喜,兄弟二人一起创业,以瓷艺艺术赢得地位、财富,时任景德镇一郡御史官员,回归故里后冯隆安便开始设计、打造《冯康府》,它的建筑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住宅式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住宅的两个大天井,设计使整个房屋的光线特别的敞亮,二是有四个厢房安排的井井有条+,突出了住宅的建筑风格,三是大门进门安放一斗口,斗口上楼放有小姐楼,供女人们开窗就能欣赏住宅的雕刻艺术,后厅宽敞明亮,是用来办喜事或议事的大厅,整个设计都恰到好处,两个拱棚设计使整个屋内空气流畅,真是一幢别出一阁的民楼。房屋完工后其结拜兄弟赠送扁一块,题名为《官御史》。整个房屋占地面积298平方米,当年建造《冯康府》的工匠不知道《冯康府》会如此闻名,他们只是默默的劳作着,仅以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不经意间就创造出这另一个奇迹。
桂花苑
此老宅据冯氏族谱记载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距今有+218年。原址选在一棵有百年之久的桂花树下,由一在干年瓷都景德镇开瓷业作坊的冯柯老板所建。 年青时候的冯柯正生活在清末时期,光绪年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那时候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加之居住在鄱阳湖边,连年遭遇洪涝灾害,民不聊生,家境极度贫困,无法生存,后出外乞讨谋生至瓷都景德镇,被好心人余氏收留在其瓷业作坊打工。余氏见他聪明能干,务实敬业,因漆下又无一儿半女,便把所有瓷艺毫无保留全部传授于他。后余氏病故,+临终时把所有财产都给了他。经受苦难的冯柯倍感珍惜,更是加倍努力,苦心经营打拼。老年时的冯柯经过多年的打拼,积蓄了一定的财富,怀念家乡,同时考虑叶落归根,便回归故里,花巨资、挑吉日、择宝地、精选料、请巧匠打造这栋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的
江西金溪大夫第
位于素有象山故里、江南书乡的江西省金溪县,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建筑面积为479.2平米。此建筑前后建造时间有4年时间,此屋建造结构复杂,用料讲究、精妙,所用花格配饰用料均为香樟木和当地的一种梓木,此木可以入药,用于醒气。此屋满堂木雕,图案选用丰富均为吉祥式样,此屋所用大小月梁所用木材也是用当地的一种苦树作为材料,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上面的红色彩绘全为朱砂加猴血制作而成。我们在修缮、恢复的过程当中,也是依据当时的所用材料来进行修缮。 在拆解此屋时后,由于此建筑整体比较高,外墙体的承重已出现严重损坏,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加长了拆解时间,前门楼的八字外墙均是我们用特殊拆解工艺来完成的,外墙的石雕花窗都是安放在原有的墙体位置,这样就保留下了原有的建筑结构信息。再立建此屋时,我们为迎合现在建筑的结构安全,我们在墙体中间做了隐蔽的墙体结构柱,使其能达到抗震要求。
“南贵坊”双创区
南社(南贵坊)双创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社古村的西面,与南社古村直接相连,目前是南社古村与旅游区停车场之间的必经之路。该区域建筑多为民国末期及建国后的低层民居升级改造而成,街道脉络自然,古树穿插,区域内有可容纳500人的南社剧院、宝树楼、南社公园、古村西门广场等多形态空间,占地10000平方米,区域依托南社明清古村落,利用自身的地理优点,为游客重现岭南地区“渔樵耕读、忠孝节义”的人文气息,是传统文化活动和现代文艺演出的理想场所。
翰林轩
“翰林轩”中的“翰、林”二字最早见于汉代著名文学家扬雄的《扬长赋》,所谓“翰林”,即指“文翰如林、人文荟萃”之义。“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唐朝的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清朝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属于从二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
翰林轩是江西省景德镇当地境内非常著名的一所古建筑,占地逾900平方米。本建筑四进两层三天井,分门面花篮、官厅、前天井、前中堂、中天井、中堂、后天井、厢房、环廊以及楼上厅等组成。光线充足,通风合理。整座建筑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翰林轩不仅结构庞大复杂,建造工艺水平以及雕饰尤为突出。身临其中,举目四顾满眼尽是雕梁画栋。雕刻精致,题材包罗万象,造型古拙大气,遒劲苍茫,让人陷入古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的深深震撼之中,叹为观止。雕饰画面处处能反映出前人当时的哲学,伦理,风土人情等,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中国明代紫云八角古亭
明代古亭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屋脊屋檐中规中矩,正脊平直,翼角微翘,装饰华丽。八根樟木柱直立,稳如泰山。亭不攒尖,顶为歇山,十六只飞檐神兽守护着。历经岁月与沧桑,依然挺拔如新! 《园冶》有云: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
豫顺堂(父子进士府邸)
此古建(歙县古民居第70号),古建豫顺堂(不动产证171.29平方,前院徽派新仿古建筑占地80平方,其中东西房各20平方,中庭40平方)。房子坐落于安徽黄山市歙县昌溪乡昌溪村,古村是古徽州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原生态古村。村里众多古民居错落于千岛湖的源流昌源河畔,四周群山环绕,宛如世外桃源。被称为“歙南第一村”,昌溪村历代文人辈出,光绪33年,昌溪人吴承仕殿试中获一等一名,成为末代状元,也是历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门两进士、五举人、四贡生、二十二秀才即(父子进士府邸-豫顺堂),豫顺堂两层建筑,清朝牌匾有父子进士、文魁、进士及包柱匾二对乃清名人所题写(上述牌匾均为清朝真品),四水归堂、二楼正对笔架山,阴晴圆缺、风云变化景色让人迷恋。村里仍存有宋、元、明、清古建201处,有忠烈庙、太湖祠、周氏宗祠、吴承仕故居、员公支祠的木牌坊更是江南稀有。有宋徽宗御笔题画,朱元璋、海瑞、李鸿章、康有为题书的匾额。有宫廷象牙朝板、象牙床、龙袍、兽骨床及民间古玩众多,解放后曾经村里捐献唐伯虎字画与上海博物馆。昌源河畔龙凤千年古樟依然是屹立不朽,源远流长。此资产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稀缺,实属难得,愿转让有缘人实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