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系统,是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公共属性较强,往往遭遇到“政府投入缺资金,资本投入缺效益”,从而难以落实的情况。在希望打造“中国自驾游圣地”的赤峰市,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自驾游服务系统造价巨大,之前数轮规划、多轮招商,也没有解决系统落地的问题。
面临此类问题,理论性的研究、建设性的规划部署是无从解决的。投资与建设间的矛盾,无法用零和博弈的方式来解决。
只有从运营的角度,重新认知旅游服务的本质,重新统筹政府和资本的双赢关系,方能针对性破局。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地域广阔,全市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将近浙江省的面积。赤峰南接京津冀、东连辽中南,是“京津冀蒙千里草原大道”上的核心节点城市之一。为实现建设“中国草原自驾游圣地”的发展目标,2017年,赤峰市开启了以“线性布局、IP引爆、资本引导、服务强化”为引领的发展之路。然而,面对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压力,如何将旅游服务设施市场化,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
一、草原自驾游“圣地”之殇:路途远,旺季短,游客不满足VS投资难平衡
赤峰素有“内蒙古缩影”、“内蒙古名片”之称,境内阿斯哈图石林、乌兰布统草原、玉龙沙湖与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草原民族风情等,共同构筑了独具赤峰特色的旅游风貌。赤峰“大空间、大景观、大景区”的特点,十分适合发展自驾游。
然而,资源分布广,点对点的交通路途长,自驾游程的路途远,时间成本高,使得很多优质资源无法统筹在一条主游线上。即便是在优质的景区周边,服务配套不完善,游客的体验性和满意度都不高。同时,由于赤峰市旅游旺季只有7-9三个月,服务配套的使用效率低,投资回收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因此,赤峰虽然每年有近2000万的自驾游客,但旺季一房难求投诉高,淡季门可罗雀无人影的情况十分突出。一方面是游客的不满足,需求释放不充分;另一方面,国内众多文旅投资者面对商机,有投资欲望却迟迟不敢出手。

结合以上阶段需求,赤峰重点开展了以形象门户、交通场站、智慧服务中心、基营小镇、高速下道口景观等为支撑的“第一印象”建设工程,以自驾风景道、自驾游目的地、厕所驿站观景台、自驾环境氛围等为支撑的“深化印象”建设工程,以及自驾“后备箱”工程、应急救援、市场监管、宣传营销等为支撑的“回味印象”建设工程。通过以上工程建设,最终树立赤峰自驾游品牌形象,提升自驾游满意度与重游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