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行业掀起一股文化金融讨论之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金巍作为文化金融领域的研究学者,接受了媒体专访,与大家一同探讨文化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科技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与紧密联系。
慢下来找平衡,文化金融发展趋势放缓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得益于文化经济政策的支撑,其中文化金融政策的作用尤为明显。当下,全国文化金融的发展态势成为了大众的新关注重点。今年刚出的《文化金融蓝皮书》第三部报告,对2018年文化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总体趋势依旧是放缓,和去年一样处在一个规范与创新平衡期。
金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社科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他曾提到过当前形势的五个并重,一是顶层设计要和基层绩效相并重,我们未来要在文化金融的政策层面要做更好的顶层设计;第二是规范发展与创新发展并重,在他看来,近些年金融监管趋势趋于严格,正在打金融防风险攻坚战。比如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并购还有艺术品金融中有些投机炒作的行为,都是需要规范的。
金巍受邀参加2017年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
第三是规模增长与高质量发展要并重,现在金融文化市场的规模还是比较小,但是要求高质量增长,这和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是一致的;第四个是内容产业与融合型产业并重;第五则是最重要的,文化产业的生产供给和文化消费并重。长久以来,文化金融更关注生产端,关注企业。未来也要多关注文化消费端,国家也鼓励以消费金融的方式来服务于文化消费。
“这五个并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一个形式,中心词就是慢下来,找平衡,不能太偏激。”金巍如是说。
文化产业要为文化消费和生产服务
当前,文化产业的增速进入到了“新常态速度”,这个速度也下行到11%到12%这样一个水平,并且相对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经济增长下行的大环境下,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却越来越多,希望文化产业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支撑。
所以文化企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国家战略,近些年国家一直鼓励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希望其它产业能够增加文化动力。文化产业不光要为文化消费服务,也要为其它生产服务。
除了已经小有规模的文化企业要面临新常态下的考验,一些新成立的文化企业也急需得到市场的认可。“作为一些新成立的文化企业,首先必须要抓需求,一个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个是生产需求。而且要有良好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需要和现代的新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结合起来。”金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艺术品金融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紧密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整个艺术金融发展过程当中,不论是艺术产业本身,还是艺术金融都是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紧密相连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指的是融合性产业,同时还包括文化产业里面的生产服务性产业,创意设计服务等。”金巍告诉记者,关注这些产业你会发现,大众消费要素会融入到这个产业当中,比如创意设计服务大量的应用到原来很少用到的艺术要素,这样就会涉及到版权问题,艺术授权行业就会介入到里面去。随着艺术行业不断发展,除了进入大众消费领域,作为生产要素,同时也会进入到其它行业里面。
但目前来说,艺术发展在最近几年时间内还需要两个“翅膀”。一个就是科技的“翅膀”,一个就是金融的“翅膀”。
此外,在艺术金融类型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艺术品的财富管理。怎么把艺术品当成财富管理的选项?在整个的资产配置当中艺术品也在其中。这样和艺术品相关的财富管理机构,会做投资建议。以往投资建议是非常昂贵的,需要大量的专家和复杂的分析系统,基本都是靠人工来完成,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财富投资管理的成本。也会使艺术品投资的门槛下降。
文化产业是基础 影响文化金融发展
金巍告诉记者,影响文化金融发展的外界因素有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和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三大方面。
如果把文化金融当做一个产业的话,他要立足于外部环境,第一个是整体的经济环境,第二个是金融环境,第三个是文化产业本身。文化金融既是金融也是文化产业,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对金融产生影响。三个外部环境构成了一个总体环境。
直观上来说,影响最大应该是金融方面,明显看到文化金融的发展是受金融环境的影响最大,文化金融说到底还是金融,金融环境和金融体系一旦有变化,整个文化金融的体系也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像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这些这些都对文化金融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文化金融体系是金融体系的子系统。但文化创意产业是基础,文化产业发展不好,文化金融自然也不好。
人物名片:
金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社科文献出版社《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
2012年新常态开始就提到了动能转换,各行各业都在向创新驱动型转换,以往依靠大量的投资来发展产业,现在要靠创新驱动型开始转换。文化产业当前投资规模还没到饱和的程度,所以文化产业还需要更多的投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它是三元动力结构,第一要文化创新,第二要科技创新,同时还要有金融创新,就是继续向资本要驱动力。
在这样的三元动力结构下,我相信,无论是在经济下行和新常态的压力下还是严峻的国际经贸环境下,包括中美贸易摩擦等阻碍,文化产业还是能够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整个的国民经济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十三五末期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支柱型产业。在剩下的时间里只有几个方面发力,才能够突出重围。
我觉得文化金融基本还是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求规范性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基本的趋势。至于变化还是要看经济环境,我们国家已经融入到了国际经济体系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严监管加上金融开放,这是一把双刃剑,那它会形成一种怎样的局面我们现在看得还不是特别清晰,这也会对文化金融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