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成立至今已有一个半年头,各旅游目的地、景区及业界专家学者与企业都逐渐加入文旅融合落地实践的探索中来。本文将举例说明六个投资少、见效快、“四两拨千斤”的途径,作为文旅融合落地探索的重要突破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
IP形象:文旅融合的重要创新手段
一个成功的IP,通过角色塑造、故事孵化、价值观共鸣,可以有效输出内容、产品,刺激消费和带来产业价值。例如,日本熊本县通过创造人格化的熊本熊IP形象,将其投放到旅游、文创等多个领域,进行一系列的事件营销吸引流量,从而刺激消费,实现了一只“熊”盘活一个县。
文旅场景:文旅融合体验的关键方式
拈花湾小镇街景
安仁古镇街景
迪士尼、拈花湾、乌村等文旅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始终将场景体验作为核心逻辑,将文化挖掘、内容活化、氛围设计与业态场景相融合,使游客在进入“旅游休闲空间”的同时,也“穿越到一个离尘的文化世界”。
文创商品:拉动产业价值的重要动力
中国驿·齐鲁SITYLE-山东饮酒文化骰子
故宫博物院投资10多家文创公司,单单文创商品一年收入超过10亿,苏州博物馆因文创商品的开发运营,实现了从两个人的小卖部到年收入1400万的华丽转身。文创商品,让严肃的文化走进年轻人的时尚生活,也带来丰厚的价值变现。
节事会展:让目的地声名鹊起的有效路径

美国火人节

禹州神垕钧瓷文化节
在国内,乌镇戏剧节刷新了国人对古镇旅游的认知,阿拉善英雄会全面带动了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发展。在国外,日本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越后妻友大地艺术祭、美国火人节等世界级超级节庆,也是塑造旅游目的地、打造城市品牌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化生活空间:文化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

苏州诚品书店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
植入了魔都时尚文化的上海书城,通过强调文创街区的人文理念,采用多业态融合模式,实现了从听觉、视觉、触觉到味觉的全方位“品读”。“草原图书馆”、“海滨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网红图书馆”,不止成为了旅游吸引物,更是在文化的空间中表达了更深的内涵。
文旅公共服务空间:散发休闲氛围的重要场域
江苏滆湖高速服务区

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
目前,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发展成为百亿级规模的巨大商业消费目的地。文化建筑元素、当地旅游体验元素、当地景观元素在服务区中展现的同时,教育研学、夜间娱乐、文化展博等功能也入驻了服务区。这不但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消费能量,更能激发出当地的文化魅力、过境客的旅游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