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投资、收藏及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尽管这两年受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但市场仍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成长性。艺术品市场可观的投资回报、避税及财富管理等特点,吸引了金融资本积极地介入艺术品市场。特别是自2015年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速始终处于高位,而股市楼市进入低迷期,相当一部分富余的资金流入了艺术品市场,推动着艺术品市场成交量的上升,艺术品成为人们的投资与理财的重要选项之一。
一般来说,艺术品的供给主要来自艺术家、投资收藏爱好者、画廊、拍卖行、博览会及文交所等。艺术品的需求主要来自富豪和企业家等高净值人群,其需求目的主要是消费、收藏和投资需求。绝大多数购买艺术品的藏家主要是源于喜爱、公关、避税及财富管理等目的。但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的需求状态则是真正的藏家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为投机者或投资者。
从近几年的市场成交情况来看,艺术品市场供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中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市场中,拍品数量很少,却存在较高的需求,导致成交价格虚高不下。雅昌2017年春拍报告显示,100万以上的艺术品数量仅占4.56%,成交额却超过70%,其中,1亿元以上的艺术品数量仅占0.01%,但成交额占比却接近10%,且有上涨趋势,由于高端精品生货较少,且流动性较差,因而供给严重不足;相反,中低端市场如10-100万之间的艺术品数量约占18%,成交额只占20%,市场中的作品难以满足藏家需求。不过,近两年价格在5万以下的艺术品成交量占比增大,且有增长趋势。可见,低端消费需求还是有很大增长空间的,而且这部分艺术品购买主要是为了消费,尤其是普通百姓因收入的增加而产生的装饰及衍生产品的消费需求。
我国艺术品市场上的供求不均衡并非绝对数量上的矛盾,更多还是因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所致的结构性失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资金结构上的矛盾,从而使资金聚集在高端艺术品上,而对中低端市场倾入较少。这种资金的不平衡,将会扭曲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通过金融市场来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必须重视的课题。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任何金融支持都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引导金融进入艺术品市场,将有助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艺术品金融模式主要通过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互联网等市场来完成。从近几年的资金介入艺术品市场的规模来看,自2013年开始上升较快,2016年开始呈现回归趋势,这说明艺术品市场上的资金进入总体上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投资者已逐渐理性。就渠道来看,艺术金融市场规模结构严重不平衡,平台资本市场规模占比较高,其他市场介入非常有限且发展缓慢。
传统金融业对产业链各个层次企业及个体的信贷规模一直都不大,且业务进展缓慢。潍坊银行是目前我国艺术品质押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为产业链融资提供了支持。但由于在具体操作时,艺术品难以评估,年青的艺术家缺乏房产等抵押品,以机构或个人信用担保却最后没能力兑现等原因,致使银行在这方面的业务很难突破。大部分银行严格把控贷款风险的做法,使其对艺术品金融望而却步。
随着艺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不断,也有金融机构以艺术赞助方式参与艺术金融市场,在国内民生银行和泰康人寿两家具有民营背景的金融机构最为突出。这些金融机构无论是企业收藏、艺术赞助,还是艺术品服务,都具有独特的行业经营优势,它们在获得自身品牌推广的同时,也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欧美经验来看,商业银行的艺术相关业务均由私人银行开展,包括艺术品估值、保险、运输、修复、信托、资产配置、遗产划分、捐赠转移、法律咨询等资产配套服务。我国艺术品金融服务功能跟欧美相比还有很大拓展空间,未来应通过金融机构扩大艺术财富管理的路径,从而使资产管理能够多元化发展。
随着艺术品交易“平台化+互联网+终端”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电商移动化,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艺术金融中间产品平台,以P2P、艺术众筹为主体的互联网艺术金融产业开始起步,发展势头迅猛。平台化资产交易也发展迅速。从2014年开始,腾讯、京东、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依托庞大的用户优势,开始抢占原来属于银行的消费贷款市场,互联网企业开始撼动艺术品与银行的关系版图。此外,文交所作为金融交易平台,近两年也得到极速增长。
随着创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平台化交易模式已经占到中国艺术金融总规模的80%以上,相比较传统金融体系的冷清,平台化创新与互联网融合产生更多的新生业态,改变了艺术金融市场结构。此外,平台融资所引起的较高的风险又会使其他金融机构不敢贸然进入这一行业。
3、跨界融资渠道发展迅速
近几年,我国构建了艺术与金融跨界融合的艺术品资产化机制,实现艺术与金融跨界融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艺术品资本市场快速启动,一批艺术品企业上市,一些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被并购入上市企业资产中,如宏图高科并购匡时、保利与华谊成立拍卖企业、建信信托与青年艺术100联姻等,资本介入与跨界融合也为当下艺术金融创新服务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不过,这些跨界的产品或服务还在探索和尝试阶段,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另外,支撑体系建设虽有改善但尚未有重大突破。一些新法规的出台给艺术品产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如减少审批(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文物资源利用方式(强化鼓励机制)、降低关税(促进艺术品的国际交流),以及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整顿艺术品金融交易平台),但相应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有些政策、监管法规出现滞后现象,从而给金融服务带来很大的困扰,这也会加大艺术品市场结构扭曲。
1、完善艺术品市场基础环境
艺术品市场环境呈现的法律、税收、交易等的规范性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较大的风险使得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艺术品市场非常谨慎。因此,不断规范艺术品投资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减少法律法规盲点,才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
2、艺术金融与科技融合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通过大数据交易平台实现对艺术品潜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通过鉴证溯源系统,减少艺术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艺术品评估、定价提供重要信息来源,从而完善艺术品市场服务体系,降低市场风险,扩大市场规模。
3、重视艺术品消费及消费升级
(来源:根据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傅冰发表于《当代经济》的文章节选整理。)
艺术金融业务是深圳文交所的主营业务,以艺术品资产化为方向,以艺术品投资为指向,以艺术品资产的版权化、数字化、金融化为手段,通过艺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五大交易平台应用场景,提供集登记、托管、信息发布、资产交易、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业务生态,解决艺术资产流通瓶颈,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赋能文化艺术产业。
艺术金融业务相关事宜
欢迎咨询
黄女士 1372347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