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艺术品市场迈上了新的台阶,艺术品与金融资本结合愈发紧密,金融化趋势凸显。艺术品金融化降低了艺术品投资门槛,使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但也加大了投资风险。度量艺术品投资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财产安全,也有利于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
艺术品与传统投资产品的风险比较
艺术品具有较高的异质性特征,因此,艺术品投资除了面临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具有自身独特属性带来的风险。全面了解艺术品投资风险的来源,可以为艺术品风险识别奠定基础,进而有利于提出有效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一)艺术品自身属性风险
1、鉴定和评估风险
专业的艺术品评估、权威的艺术品鉴定工作对艺术品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得艺术品市场发展井然有序。然而,真伪鉴别风险恰是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中最为常见且重大的风险。受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动,虚假拍卖、赝品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规模化、科技化的“灰色”产业链条。在艺术品投资中,真假鉴定是确定投资价值的第一步,也是艺术品投资中最大的风险点。
2、运输和贮藏风险
艺术品是实物资产,它的完整性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艺术品的保管和贮藏十分重要。错误的保存方式、不及时保养维护都会酿成贮藏风险,不仅导致艺术品丧失观赏价值,还会减损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具体来说,保管风险主要包括丢失破损风险、交通物流及可能的肇事风险、演展过程的磨损掉包风险等。重视艺术品的运输及保管风险,为高价值艺术品购买保险,可为投资者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耗。
(二)艺术品机构运作风险
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画廊等一级市场,长期以来都存在内幕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的透明度很低,大多数投资者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最直接的风险就是艺术品的价格操纵风险。
除市场刻意炒作外,“官本位”思想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第一大泡沫。很多情况下,购买者只关注创作者的身份,而对艺术品的作品功力和实际价值置若罔闻。随着艺术品投资观念的逐步提高和人民理性回归,唯官论价必将会被唯艺术价值论所取代,价值投资永远是书画投资的最佳标准。
(三)艺术品创新发展风险
1、艺术品金融创新风险
艺术品金融化创新包括一切围绕艺术品市场主体所进行的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艺术品金融化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为艺术金融创新提供了基础动力;二是资本的逐利动机,为艺术金融创新提供了直接动力;三是艺术品市场的自身特性,为艺术金融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金融资本与艺术融合需要艺术品市场进行创新,更需要金融进行体制、制度、理念以及技术层面的产品、服务模式创新,这样金融才能进入艺术,艺术才能拥抱金融。但资本的介入,加大了艺术品市场的杠杆,也无疑增加了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风险。
2、艺术品科技创新风险
艺术品交易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新时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大重要创新。互联网科技的运用拉近了艺术圈与普通大众的距离,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艺术家和投资者可以实现直接对接,提高了交易效率,为艺术品的投融资行为赋予了大众募集和全民参与的全新意义。但艺术品投资科技化创新也具有不当宣传推介、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等风险。此外,网络平台的使用也增大了信息泄露风险。
艺术品投资风险规避
(一)基于投资原则和
投资手段
的风险规避策略
1、丰富审美,提高艺术品鉴赏力
投资者应该丰富自身审美,加强对鉴赏、美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艺术综合素养,做到大致判断市场中艺术品实际价值,熟悉拍卖规则和市场行情,并能跟紧艺术界的流行趋势,这是提升自己投资能力最基本的方法。
2、注重艺术品来源 , 选择权威鉴定机构
投资者可以从艺术品的来源、社会知名度以及鉴定机构权威性等多角度对艺术品的真伪做出判别。通常情况下,传承脉络清晰的艺术品保真度会更高。衡量艺术品真伪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即为该艺术品的知名度。曝光率越高的艺术品被假冒的概率反而会越小。此外,鉴定机构的权威性、鉴定专家的水平以及历次鉴定结论等都是投资者判定艺术品真伪的重要参考依据。
3、购买艺术品破损保险
艺术品的保管要考虑到多重因素,包括空气的湿度、温度、通风效果、微生物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破损、变质等情况,给投资者带来价值损失。购买艺术品保险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艺术品保险是一种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济补偿制度,可以补偿艺术品在保管、展览和运输等过程中因遭遇各种天灾人祸而导致的损失。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艺术品投资保险不仅能得到投资保值,是一种理想的风险转移方式。
4、回归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
投资者在进行艺术品投资时,要对市场炒作行为有所警觉,切不可盲目追求市场热门投资。投资者要时常关注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势、艺术品的实际价格行情等信息,逐步提升自身的判断能力。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才是艺术品投资的最佳标准。投资者在进行艺术品投资时,应当注重精神回报,这也正是艺术品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最为重要的一点。
(二)基于宏观研判和
制度保障的
风险规避策略
1、确定适当的艺术品投资周期
艺术品投资周期是指艺术品从买入到卖出的全过程。宏观经济运行会对艺术品投资市场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上行时期,带动人们投资艺术品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艺术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反之,倘若宏观经济下行,艺术品市场也随之低迷。因此,艺术品市场的周期性较为明显。投资者可以利用对宏观经济周期的观测,提前规划艺术资产投资行为。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品最适宜长期投资,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3-10年的中期投资是艺术品的最佳投资回报区间。
2、完善艺术品投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是保障投资者权益最为强硬的手段。在艺术品交易中,正确使用法律武器能够有效地制裁和防范侵害自身正当利益的行为。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法律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加强现有法律的实施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艺术品交易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从源头进行艺术品市场的行为规范。完善法律建设才是规范艺术品市场行为的根本措施,对中国艺术品交易专项立法具有重大意义。
3、建立艺术品市场的信用管理体制
我国艺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很大原因是我国艺术品市场信用缺失,给政府监管增加了难度,投资者在进行艺术品投资时面临很大的信用风险。建设信用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从艺术市场参与者角度来说,投资者、经营者、艺术品创作者的信用行为直接决定了整个艺术生态圈的信用状况,应当普及、宣传信用意识;从道德层面入手,抵制艺术品市场中的失信行为;对艺术经营企业及拍卖行进行守信引导和约束,提高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信息公用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强化失信惩戒制度。
4、加快艺术品监管的穿透化步伐
要实现艺术品监管的穿透化步伐,必须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监管。艺术金融的产品结构、业务流程、投资方式较传统金融服务更加复杂,艺术品本身的高异质性等特点使艺术金融服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穿透式监管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艺术投资的金融本质。从本质入手,根据监管细则查清资金来源、经手机构以及最终投向等,从而做到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行为实现全流程监督。穿透式监管保障交易者的知情权,促进公开透明交易,可以为艺术品投资市场规范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来源:根据段晓旭等发表于《人文天下》的文章摘录整理
艺术金融业务相关事宜
欢迎咨询
黄女士 1372347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