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用品是指书房里的用具和摆件。文房用品中首当其充的是笔墨纸砚,其它用品多围绕文房四宝展开,是为了保护和美化它们。明代屠隆在其所撰的《文具雅编》中逐条介绍了除文房四宝以外的43种其他文房用具,有的延用至今,如笔格、笔筒、笔洗等;有的已经让人陌生,如贝光、廖、韵牌等;有的不属于文房用具,如剪刀、如意、镜等。
制作文房用品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竹木、牙角、陶瓷、玉石、金属等,玉料为其中颇具个性的一类,这与玉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密切相关,但不是所有的文房用品都以玉作为制作材料。关于玉制文房用品最早见于何时,尚有不同的说法。至明代开始,玉制文房用品种类变得丰富起来。屠隆在《文具雅编》记述的文具品种中,其中一些为玉料制成。清代玉质文房的品种更为多样,包括笔搁、水丞、砚滴、笔洗、印盒、笔杆、臂搁、镇纸、镇尺、玉砚等。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玉器中,清代玉质文房用品的数量较少,种类涉及笔洗、镇纸、镇尺、墨床、臂搁等。
现分述如下
玉笔洗
笔洗的造型多为敞口,腹或深或浅,常常给人以小巧精致之感。晋唐至元代,瓷笔洗颇为流行。而玉笔洗最早见于宋代,上文提到的南宋史绳祖墓即出土一件青玉荷叶形洗,洗身造型如一大荷叶,卷曲的茎为洗柄和洗足,一小叶片覆盖柄顶。这件玉洗构思奇巧,富于大自然的气息,可谓明清时期玉质仿植物形文具的先声。元代的玉笔洗承宋代之风,仍以植物题材为造型依据。明代,“笔洗,玉者有钵盂洗,长方洗,玉环洗,或素或花,工巧拟古”。清代玉笔洗的形制更为多样,除方圆之类的几何造型外,仿自植物之形的洗子也较多,比如荷叶洗、桃式洗、瓜形洗等,其中以荷叶形玉洗最具典型。
▲图1 青玉龙纹洗
北京艺博馆藏清代玉笔洗5件,以口部区别,可分为敛口、直口和敞口三种形式:其一,敛口式,即形似钵盂的洗子。如青玉龙纹洗(图1),直径11.7、高5厘米。整体扁圆,敛口,鼓腹,圜底,器壁很薄。腹部以阴刻线加描黑技法饰二龙戏珠纹,龙张口露齿,长须有胡,双角向斜后方伸,毛发后飘纷披,四爪。从玉质和雕工来看,应是清后期的一件仿品。
▲图2 青玉洗
其二,直口式。如青玉洗(图2)、青玉描金山水纹洗等。青玉洗口径8.5、高3.2 、底径6.5厘米, 圆形, 直口, 直腹,圈足。腹外壁琢两道凸弦纹,其间浮雕变形的三角形云纹和回纹,颇具古意。青玉描金山水纹洗(图3),口径13.6、高3.8厘米,圆形,直口,弧腹,平底。洗外壁浮雕八吉祥纹,洗内底阴刻描金云纹和山水纹,山水纹中有桃树、云中有蝙蝠,是传统的福寿平安图。内外壁纹饰风格与工艺相异,或为不同时期琢刻。其三,敞口式。如青玉螭纹洗(图4)。此洗口径9.8 、底径7.4 、高3.6 厘米,敞口,斜腹。内底高浮雕螭衔花卉纹,外壁光素。底无纹,有五个小矮足。
▲图4 青玉螭纹洗
玉墨床
墨床的作用是置放未干之墨锭。多为木、玉、瓷所制,形状或为榻式,或为几案式。墨床产生的具体年代不可考,文献亦鲜有记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墨床为明代器物,多呈几案形,线条劲挺,棱角分明,通体不加任何雕饰,明代朴素浑厚之风极为明显。
▲图5 白玉松墨床
明代墨床除玉质外,还有木嵌玉墨床,但传世品极为少见。清代墨床以瓷质为多,玉质墨床有的纯粹以玉制成,有的则是嵌玉墨床。清代玉墨床也多为几案形,但较明代的雕工更显细腻。此外,清代玉墨床的床面多有纹饰,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玉墨床,为造型简单的几案形,案面雕东坡游赤壁图,浅浮雕的技法纯熟,纹饰层次分明,为清代玉墨床中的精品。墨床在文房用具传世品中最为少见。北京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清代白玉松纹墨床(图5),长8.8、宽3.6、厚2.7厘米。此墨床为嵌玉墨床,案形,木底座,白玉床面,床面上浅浮雕松树纹。松树的主干苍劲有力,自左向右倾斜,松针攒簇,缀于枝桠之上。此器构思巧妙,以长方形玉料为画纸,纹饰截取松树局部加以表现,颇有中国画的意味。
本文原标题:《闲情逸趣 文房雅品-北京艺博馆藏清代玉质文房用品》
来源:根据穆朝娜发表于《收藏家》文章编辑整理。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艺术金融业务相关事宜
欢迎咨询
黄女士 1372347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