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专家顾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所长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
编者按
金巍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是指文化产业金融及旅游产业金融,是两个产业金融的合称。由于文旅融合趋势及主管部门统一化,我们现在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关于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的现状和趋势,有很多认识的角度,我这里主要从融资结构、金融政策和技术变革三个方面展开。
1. 从资本结构上,正在摆脱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这是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的发展方向
我们以往的金融是主要是货币金融,未来的金融市场主体可能是资本金融,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以往,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过度依赖间接融资,主要是依赖信贷市场,这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发展较快。2016年,我国直接融资增量比重达到23%,这两年有一些波动,企业信用债有所增长,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下降较大。各级政府都在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鼓励企业上市,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鼓励设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文化和旅游产业,应该说利用直接融资的成效是显著的。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重要的直接融资市场。随着金融监管趋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股权投资市场近两年来都被认为是遇到了“资本寒冬”,但私募股权基金规模仍然保持着高位,接近13万亿,其中有15%左右与文化、旅游产业投资相关。我们需要看到,这些私募股权基金大多数以社会资本为主,他们在“资本寒冬”里仍然在坚持。我个人觉得应该对这些社会资本给与最大的鼓励。
在培育私募股权基金市场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进行有效的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文化和旅游产业。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至2017年年底备案的政府引导基金893只,管理规模4863亿元,按这个规模可以带动两万亿的社会投资,规模不算小。但也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等地区,占80%以上。
2. 从政策上看,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相关政策开始体系化,政策重心开始转移
我国在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很早就有专门政策出台,典型政策包括: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2年《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等。我们可以看到,以专门政策为主干,以部门和地方专门实施政策、部门和地方专门政策等为辅,在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方面的政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
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政策的重点已经有所变化,而且在今后一些政策中持续体现出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在总基调上,是创新与监管并重,发展与规范并重。当前主要是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下,一手抓防金融风险,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总基调在未来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政策上一定会体现出来。在实践中,防风险做的不错,但服务实体经济办法较少,需要通过政策推动。
在金融体系自身建设上,重点构建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的完整生态。可以总结为产品专属化、机构专营化、市场专门化、基础设施专业化等。基础设施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文化和旅游行业性信用管理体系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在支持重点上,要结合当前国家战略,要符合总体经济政策导向。比如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另外还有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这些领域。
产业形态上,重点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性产业。从产业统计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仍然是两个产业,交叉部分才是“文化旅游产业”。但是,当前文旅融合趋势加快,文化和旅游部组建,更促进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所以未来在金融支持政策的制定上,肯定还要关注这个趋势。
3. 从技术变革上,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金融的进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资本驱动力
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兴未艾,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影响着旅游业向现代化化转型,包括正在形成的智慧旅游,消费、企业运维和政府管理三方面都在实现智慧化。而相同的技术也成就了现代金融,最重要的特征是金融科技的兴起和新金融的发展。现代金融在服务于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形成了旅游产业金融的新形态。在文化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关于金融科技,巴塞尔委员会曾经有个从金融业务范畴角度进行的分类,而我们一般更强调技术本身的分类,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密码技术等相关重大技术等。结合这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业务维度和技术维度形成了无数个节点,节点融合度有高有低,但每个节点都可能是重大变革的节点。金融科技是互联网金融的下半场,它与互联网金融的深度结合,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金融体系的要素与功能这两个大的方面看金融科技对金融的影响。在金融体系要素方面的影响: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构建新的征信与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在金融体系功能方面的影响:便捷高效的支付手段;多样化的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消费金融方式;新型的理财服务模式等。
具体到文化和旅游方面来说,一方面,整体金融体系的变化必然惠及到文旅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具有文旅特色的金融服务形态产生,这是令人期待的进化,如:更加了解客户融资需求;新型文化和旅游企业征信平台;新型的文化资源和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体系;新型文旅项目收益评估与证券化;文旅企业数字资产;文旅企业小额贷款;文旅项目股权众筹;新型文旅资产交易市场等。
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既是一种金融科技,也是一种旅游科技。不论是科技直接应用于智慧旅游,还是通过金融科技服务智慧旅游,最大的受益者是旅游消费者。表层应用者往往不会意识到变革早已来临。但作为产业实践者和管理者,需要先行一步,未雨绸缪。现在看,金融科技还不到所谓“泡沫”时期,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都是正常的。云南省是文旅大省,对资本具有天然吸引力,在金融科技发展和智慧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建议依靠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和利用金融科技,以文化、科技和金融为三元动力,切实推动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WONDERFUL REVIEW
☑ 顾问观点丨金巍:抗疫常态化下的产业“冰期”与文化产业政策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