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到“十四五”时期末的主要目标: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基本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这一目标,是各地方政府细化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指引,是各类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科技公司参与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导航。
《意见》出炉带来文化产业的巨大利好,但具体计划实施建设尚需一步一步扎实推进、细化落实。结合对《意见》的学习领会,笔者认为,各级地方政府拥抱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机遇,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01 抓住国家文化专网和
文化数据中心建设的新基建机会
根据《意见》,国家文化专网是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基础上形成的,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是重要建设单位,建设过程中软硬件供应是新基建机会;建成后新增“文化专网接入服务”业务,可以将文化专网接入各个文化单位以及千家万户;依托文化大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特点,各地均可根据自身实际,建设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分布式公共文化云,为本地、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算力服务和存储服务。
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中,文化机构、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加工、挖掘、梳理、分析、标注、关联、评估、解构、重构、呈现、传输、分发等一系列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数据服务,需要形成文化大数据的生产线和供应链,需要各地区乃至全国形成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或者产业园区,吸引多元主体入驻共建,推演一中的文化专网和算力中心建设,也将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搭建提供支撑。
“十四五”期间,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中的文化馆、新华书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大中小学幼儿园、购物中心、旅游景区等全新线下数字化文化消费设施,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大数据可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实现跨网跨云跨域,分发到互联网线上文化消费平台和线下设施,实现线上线下的数字化文化消费融合互动,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随处可见。
近日,中央文改办批复深圳文交所承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由此将激发与之相配套的且是《意见》明确鼓励的一系列文化数字化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文化数字化装备生产基地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规划和建设。
可以预见的是,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和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将引领我国一个全新产业的诞生,这也是体现中华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明的最佳实践。
文章来源:伏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