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是一种包容的智慧,是接纳的胸怀,是互动的共鸣,是万物相融、生生不息的和谐之道。
——丁彦国
在当代工笔画领域,丁彦国不断探索创新,从色彩到构图,他将“和”的理念付诸实践,用画笔展现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交响。作为深圳市工笔画学会会长,他致力于将“和”的理念融入到策展活动中,为作者和观者搭建沟通的桥梁。作为第一批入驻深圳文交所深文艺术平台艺商的艺术家,我们有幸通过访谈聆听了丁彦国先生的创作心得,并深入了解了他对“和”的独特理解。
丁彦国的工笔画风根植于传统工笔画对自然的敬畏,又在当代语境中实现了大胆的突破。他的画作,不是单调的写实主义,而是用色彩的灵动和层次的叠加,创造了一种充满感知力的“新现实”。
他擅用撞水技法,使色彩自然晕染,营造雨后湿润的氛围与风拂过的轻盈感;也擅于利用层层积染加深背景的纵深感,冷暖交错间形成独特的视觉节奏。除此之外,他创新地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构成,以红色背景的热烈、黄蓝碰撞的冷暖对比,为画面注入强烈的生命力。
这些色彩技法的交融,让丁彦国的画作不仅具有了一种视觉张力,更具备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延展。他的色彩之“和”,并非单一的协调,而是在层层积累、晕染、碰撞、交融中找到平衡,让传统工笔的典雅与当代艺术的情感表达并存,使画面流露出时间的维度与生命的脉动。
除了色彩,他的画作在构图排布中同样讲求“和”。花枝微摇,鸟儿展翅,画面元素彼此呼应,仿佛某个即将停驻的瞬间被永恒定格。他的构图既有秩序,又在微妙的角度变化中营造空间感与故事性。这种整体构图的“和”,不仅是视觉上的和谐,更是他对自然与生命深刻观察后的艺术表达。
如果说丁彦国画作的“和”体现在色彩、构图、技法上的融合与平衡,那么他的策展则是对这种艺术理念在人与艺术关系上的延伸。在他看来,展览不仅是作品的陈列空间,更是观者进入艺术语境、与作品产生共鸣的场域。他认为,艺术要与观者建立双向的联系,展览应该是一场动态的对话。
他的策展方式注重场景化与步入式体验,通过空间设计,让观众能够“走入”作品的氛围。他善于通过灯光、展墙的节奏变化,营造出不同作品之间的微妙“和谐”,有的作品被温柔的光线包裹,呈现静谧而沉思的氛围;有的则通过对比的方式,与周围作品形成视觉的流动。场景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空间的一部分,而整个空间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丁彦国的策展理念,正如他的画作一样,试图在静与动、空间与情感、观看与被观看之间寻找和谐的契合点。他打破了传统展览的静态界限,使艺术不再只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入时间与空间,与观众共同构建出一场关于“和”的深层对话。
正是这种兼具平衡与互动的策展方式,让他策划的展览成为一种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使每位走进展厅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温度与共鸣。
丁彦国的每一步探索都以“和”为核心——既尊重传统,又不失创新的勇气。他的“和”,不仅是画面形式的平衡,更是自然与人性、静与动、情感与思想之间的和谐。而这种“和”的精神,同样贯穿于深文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愿景之中。
作为全国文化艺术生态的重要推动者,深文艺术平台依托深圳文交所的优势与资源,链接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艺术的广泛传播与发展。除此之外,深文艺术包容多元创作,以开放性的心态接纳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致力于让艺术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广阔的文化格局中焕发生机。从“艺述ART”对话艺术家系列视频,到不断增加的艺商专版专区——艺术家、画廊、非遗、院校、文旅……深文艺术不断拓展着艺术的边界,让艺术不再是遥远的存在,而是深入社会,融入生活。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一种互动与共生,让创作者的思想与观者的情感相互交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焕发新机。深文艺术站在文化发展的前沿,探索新的展示方式,使艺术不仅被看见,更被理解、被感知,让展示成为思想的碰撞,让观看成为心灵的对话。
丁彦国先生用行动构筑“和”的世界,而深文艺术则以市场与文化的融合,让这份“和”延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在深圳这片文化创新的沃土上,深文艺术期待与广大艺术群体一起发力,共同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生态。
服务热线
陈女士 135 3772 8894
程先生 186 5293 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