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一个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非遗元素作为节目创排的重要灵感,让百余项瑰宝级非遗项目以鲜活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元宵晚会》,分会场的多样非遗技艺也轮番登场,并通过传承创新的民族文化、隔空奏响的民族乐器等,让我们不仅感受到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浓浓年味,更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共振同鸣。
春晚开场节目《迎福》,李子柒身穿13种非遗技艺制作的华服惊艳亮相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非遗的蓬勃发展,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生动写照,也是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彰显出中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前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我国政策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文化产业向新向远发展的“底气”更加足。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2025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重点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领域的精品创作;推动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鼓励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展文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数字文化内容建设和国际化发展......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同时,随着新时代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变化,关于文化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兴起。
在国家政策支持、人民喜闻乐见的发展环境中,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已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释放。在“稳”的基础、“进”的势头、“新”的发展动能交汇叠加下,深圳文交所深文艺术交易平台推出的“捡漏”业态模式也大受欢迎,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从上线至今的半年间,捡漏已在消费市场实现了5万多件艺术品的流转流通,包含紫砂、端砚、陶瓷、漆雕等10余个品类,建立了连接艺术品市场与消费者的一道重要桥梁;让数十名艺术大师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以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方式,在文化消费市场获得广泛的展示和传播。
新一年的冲锋号已吹响,深圳文交所对于文化传承的初心与使命不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深圳文交所以深文艺术平台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阵地,以捡漏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推手,并凭借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在文化数据授权与数据交易上的核心赋能,为文化消费市场与艺术创作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态空间。
1. 推动市场扩容提质
为满足消费者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捡漏打造了生动有趣的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推出个性化、高品质的文化艺术品,更大力度地激发消费需求,也让人们更多地享受到文化振兴带来的红利;并通过简单易操作的抢购与寄售模式,最大化地发挥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不仅赋能实体经济升级发展,更有力地推动文化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2. 助力作者价值升维
在释放大众消费力的同时,捡漏也大力支持艺术创作者的多维度发展,促进非遗资源、艺术创作资源的转型利用。通过在捡漏消费场景的循环流转流通,艺术匠人的艺术结晶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灵活地穿梭在不同消费者之间,让大众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也让优秀的传统技艺不断得到流传发展。在此过程中,艺术创作者将被激发出更加饱满的创作激情,进而推动艺术精品持续涌现,艺术家的商业价值由此得到充分发掘与转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仍有许多文化瑰宝因缺乏足够的展示空间与传播渠道,正面临着传承困境。因此新的一年,深圳文交所将把文化消费作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捡漏”按下“快进键”,不断刷新“进度条”,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以高质量发展实绩助力文化产业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