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趋于严峻和复杂,在世界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加剧、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艺术品与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动态。
中国的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均呈现出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升级的态势,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知名的博物馆和艺术博览会较为活跃,中产阶层和80、90后是参与的主力军,从观展人数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和喜爱明显提升。艺术与商场、酒店、景区和商业地产融合,艺术赋能产业,提升了商业的品质和价值。
艺术品市场是顺周期的,在经济繁荣时期,艺术品市场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会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市场,从而推高艺术品的价格和交易规模。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候,艺术品市场无法独善其身。进一步讲,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宏观经济预期不佳时,艺术品市场收缩的幅度可能会更大。
投融资是金融的重要功能。如果把艺术品作为资产,艺术品只能在价格单边上涨时赚钱。因此,艺术品市场的投融资状况与市场兴旺存在着正向关联。当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预期良好时,艺术品较好的精神和财务收益会使大量的资金流入,导致市场量价齐升,不断推高收益率。耀眼的回报会刺激投资人加杠杆借入资金买入艺术品。
最近几年,艺术博览会的市场较为活跃;拍卖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大量的小拍卖行关门停业,头部企业效应日趋明显;艺术品购藏回归理性,买家越来越谨慎挑剔。整体来看,艺术品市场较为低迷,不少资金离场,艺术品市场的投融资缩水。
金融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管理风险,例如保险。最近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每年的国内外博览会和展览有很多,然而与高速发展的艺术品市场相比,大量的艺术品处于裸奔状态,艺术品保险一直处于试水阶段。艺术品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看似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实很疲弱。艺术品保险市场供给与需求都存在较大的困境和问题。
2019年,家族信托和家族办公室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词汇,不少高净值人群对家族信托的需求明显增加。艺术精品作为家庭财富的一部分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可。
家族信托可以将风险隔离,将信托财产的所有权、管理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相分离。通过设立信托将家族资产(包括房地产、有价证券、艺术品、企业、专栏和版权等动产和不动产)委托给受托人,进行投资、继承和公益事业等方式管理资产。信托机构可以将艺术品与慈善捐赠、艺术赞助、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发展联系在一起,协助设立与管理艺术基金会,为委托人提供专业管理服务。
家族信托是非标准化的定制化产品,较为匹配艺术品的特征。良好的家族信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去世、婚变等引发的财产争端,帮助客户实现家族财富的保值增值、代际传承和企业的基业长青。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11月下旬发布了《2019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做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监管思路日趋明确:监管架构方面,注重功能监管和持牌监管,确保监管有效覆盖。由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施功能监管,坚持和落实金融牌照制度。深入识别技术创新的金融业务本质,统筹考虑机构许可和业务许可,只要从事金融业务,就应当按照业务属性,获得该行业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未经许可不得从事存贷款、证券、保险、资产管理、支付结算、征信、金融资产交易等各类金融业务。对任何未经许可开展金融业务的,应加强查处,提高了违法成本。
艺术品质押贷款一直是艺术品金融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鉴定、估值和流动性等问题,正规持牌的金融机构较少涉足,一些P2P机构、拍卖行等类金融机构在做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而在金融严监管的情况下,艺术品质押融资作为典型的金融业务,势必要从灰色地带走到阳光下,持牌经营、纳入监管将成为最终选择。
2019年,中美贸易冲突在反反复复的加征关税中升级。作为贸易中一个较小品类的艺术品也难以幸免。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艺术品征收关税,意味着来自中国的艺术品都将被涉及。加征关税使美国买家需要更多支出,这会抑制美国离岸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由于与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市场相比,美国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较小,所以美国对中国艺术品加征关税对交易产生的影响不大。
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高,艺术品进口的增值税较高。一些大型拍卖行经常到美国征集中国文物艺术品。如果中美贸易战导致相互反制,中国对美国输入中国的艺术品提高关税税率,会对中国文物回流造成更大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中国香港作为自由港在税收和商务等方面的便利,让不少中国文物艺术品会选择转道香港进行交易。
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高度集中,纽约、伦敦和中国香港、北京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呈现出寡占式的市场结构特征。
香港艺术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资源多元,国际化程度较高。香港在税收、资金和文物艺术品流通方面较为便利,艺术品关税和增值税均为零,且其客户来自全球,对亚洲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辐射能力强,既面对众多的内地高净值资产配置需求,也有不少对中国艺术品认可度较高、成熟专业的华裔客户群体。在拍品结构方面也与北京市场形成很好的互补。
从2012年开始,为满足客户需要,保利、嘉德等国内一线拍卖行等纷纷落地香港,选择将海外回流部分的拍品在香港拍卖,海外的中国艺术品离岸市场的交易体量相应得到了增加。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际一线画廊和艺博会落户香港,国际知名拍卖企业看好大中华地区快速增长的财富和市场,将更多的重要拍品转移至香港,香港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竞争优势较为突出。然而,自2019年6月开始,持续至今的香港风波对整个营商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会影响香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2020年,世界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艺术品市场面临着挑战。在市场低迷的时期,需要强根固本,做好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来源: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发表于《艺术市场》的文章编辑整理。)
艺术金融业务是深圳文交所的主营业务,以艺术品资产化为方向,以艺术品投资为指向,以艺术品资产的版权化、数字化、金融化为手段,通过艺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五大交易平台应用场景,提供集登记、托管、信息发布、资产交易、资产管理、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业务生态,解决艺术资产流通瓶颈,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赋能文化艺术产业。
艺术金融业务相关事宜
欢迎咨询
黄女士 1372347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