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全国艺术金融应用人才培训班上,博雅艺术基金管理人、博雅艺术财富创始人李乐讲授了《艺术品投资与金融实践》专题,通对艺术资产的分析及其亲身投资实践,重点阐述了艺术品资产化、艺术资产标的选择及相关实际操作等。以下根据授课内容整理,与大家分享。
博雅艺术基金管理人、博雅艺术财富创始人 李乐
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作品的价格提升,有规律可循,不是靠资本能够推动起来的。艺术品的买卖交易只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更为关键的是艺术品带来的精神享受,这才是未来巨大的财富。
艺术品之所以能够成为资产,因为艺术品作为资产可以升值,且升值空间巨大;艺术品具有抗风险属性,包括投资渠道风险、CRS风险、政治政策风险、遗产税等税收风险以及货币金融风险等;艺术品可作为家族财富传承,并赋予持有人一定的身份标签。
投资艺术品要用数据说话,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和展览的数量代表了这个作品的实力;艺术品投资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为,它不是你的个人认知,不是你的个人喜好,也不是你用你所掌握的美术史的知识来对它进行判断,唯一可信的只有市场数据,这才是真实的市场反应。
投资艺术品有几个原则:第一,买艺术品精品中的精品。买艺术家要买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里面再去选精品;第二,艺术品的流动性。流动性最重要的是看可流动的范围有多广;第三,合理性的问题。合理性要考虑时间、渠道和价格这三个因素。
从投资角度而言,艺术品是作为资产而不是作为收藏品,资产管理机构要有能力把它变回到货币价值,否则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艺术家的选择上,艺术家的基本面必须过关,基本面不过关的艺术家势必昙花一现。基本面应该占到整个投资分析权重的46%和50%,也就是将近一半。
艺术品基金的对冲,更重要的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例如,80%资产是青年艺术家作品,但资金占比不到20%,80%的资金投入到占比不到20%的成熟艺术家。
真正的艺术市场是少数人参与的,大众很难有投资艺术品的机会。只有金融手段进入艺术市场,大众才有了参与艺术品投资的可能性,才能分享艺术资产升值的红利。但是,金融只是手段,艺术市场的问题还要靠艺术市场本身来解决。
艺术品何以成为资产
(1) 资产的升值
(2) 抗风险属性
(3) 标签属性
艺术品作为投资标的的选择方法
(1) 精品
95%的艺术品不能成为投资品,中国艺术品年销售25-36万件,超过100万的仅有4000件,并占到了70%的市场销售额。
(2) 流动性
资产出售以获得现金的能力,资产出售能力越强,在快速出售或被迫出售时,减价的风险越小。
(3)合理性
时间、渠道、价格。
投资者如何甄别“蓝筹艺术家”
投资者如何甄别“风投艺术家”
艺术金融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使小众的艺术品投资走向大众的艺术资产投资,从而服务于更多普通投资者。作为业界精英,李乐根据自身的实践和思考特别提出了艺术品投资的大众化、证券化问题。文交所模式是我国艺术金融大众化实践中的重要创新,文交所模式的迭代升级必将引领我国艺术金融走向规范、有序和大众、普惠,深圳文交所将在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上继续探索前行。
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