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要闻
专家观点丨李大鹏:立足实体与数字融合,构建文化资产交易新生态
来源: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发布时间:
2025年11月11日
阅览:
25 次

在此见证文交所达成千亿里程碑令人振奋。我将结合在国内外交易所及产业金融领域的跨界经历,围绕文化数据资产交易的合规发展、价值释放与产业赋能提出系列观点与建议,为行业从“规模突破”迈向“价值深耕”提供实践思路。




01


从金融服务实体看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定位


在“十五五”规划的框架下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被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必须紧扣这一核心方向。2025年深圳文交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线上平台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标志着文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入新阶段,这种跨越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发展模式的转型——从传统金融的资本驱动,转向数字资产的价值驱动。同时针对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脱实向虚”风险,要建立“数据资产-实体产业-消费场景”的闭环。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信任难题,又为实体企业开辟了低成本融资渠道。

02


数据资产确权的技术突破与风控实践


数据资产确权是文化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层面,深圳文交所构建了“数据确权-登记托管-交易流通-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利用隐私计算实现数据安全共享,既满足了监管要求,又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数据资产入表的技术支撑。

03


构建多层次文化数据市场体系


针对文化数据交易的复杂性,应构建“三级市场架构”的设想:一级市场聚焦原始文化数据资源交易,如文物数字孪生、非遗技艺数据库等;二级市场开发文化数据产品,包括IP授权、数字文创等;衍生品市场则围绕文化资产的风险管理需求,探索合规的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使用。这种分层设计既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又能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


04


数字孪生与文化遗产活化的创新实践


面对海量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难题,提出“数字孪生+IP转化”的解决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圳文交所可再多探索,与国家、地方等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孪生数据库,并探索与国际平台的对接机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新通道。


05


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十五五”规划的引领下,未来应建立文化数据要素定价体系,综合考虑历史价值、艺术水准、市场供需等多维度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估值模型;其次推动文化数据与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融合,开发虚拟策展、数据资产制造等创新应用场景;最后深化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文化数据跨境流通网络,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深圳文交所已搭建起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形成了“数据-创意-产品-消费”的闭环生态。千亿的突破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文化生产力质的飞跃——当数字技术真正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设施,中国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关推荐
×

您已成功提交活动报名信息

可前往个人中心查看报名状态

深圳
SHENZHE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滨河大道5008号
电话:0755-88266839
邮箱:szwenjiaosuo@126.com
QQ:3446235353
北京业务联络处
BEIJIN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58号晋商博物馆1c
电话:010-84244880
邮箱:szwenjiaosuo@126.com
QQ:1124357341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拍卖经营批准书:4406441100002018   广东省文物拍卖许可证:粤文物证201900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783号
Copyright 2025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 | 粤ICP备11099274号
用户登录
确定
短信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
用户登录
获取验证码
确定
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立即注册
×
手机注册
发送验证
已有账户?立即登录
注册
×
完善资料
姓名:
公司名称:
地址:
保存
×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下一步
×
密码重置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确定
×
深圳文交所
掌柜文化金服